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外星代理人 >

第108章

外星代理人-第108章

小说: 外星代理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一点来看,安德鲁教授觉得杜克绝对是一个研究学术的狂人,因为杜克的进度实在有些太出人意料了,能够学会使用超级计算机核反应模拟程序这个可以归结到杜克天才的计算机才能上。

但是短短时间内通过使用指南就学会了如何使用这套系统,还设计出来一个实验,说明杜克不但天赋了得,而且非常的用功,单单是看这个系统的使用指南就花不少功夫才能够通读一遍。

而要设计出实验来,不仅仅是通读一下就可以完成的,必须全身心在核反应实验设计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去研究,才能够完成一个实验的设计。天然核反应堆的研究这个专题虽然有些偏门,但是大凡真正伟大的发现,哪一个不是从原来看起来非常偏门的方向中发掘出来的。

作为一个世界级顶尖核物理学者,安德鲁的眼光比起休伊特来,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休伊特看到了杜克选择方向的困难,安德鲁却看到了这个方向带来的巨大成就可能。唯有极于一方面的研究,才能获得更好的成就,老是在众人都能够到达的地方打转,有多少机会可以捡到金子?

从选题上,安德鲁隐隐约约看出了杜克的科研潜力和野心。

或许,自己应该同杜克谈谈他的想法?安德鲁暗自想到,对于杜克这个学生,他现在是十二分的满意,从杜克的身上,安德鲁觉得假以时日,就算是青出于蓝都不觉得奇怪,因为杜克学习的速度实在是太惊人了,不过安德鲁没有一点妒忌。

而是感觉特别幸运,能够成为这种天才的老师,那也算是人生的一种幸运吧。

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点

想到这里,安德鲁最终决定同杜克谈谈。

“杜克,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安德鲁拨通了杜克办公室的电话。

“好的,教授。”突然接到安德鲁教授这么一个电话,杜克非常诧异。

要知道博士研究,教授很多时候也就是起一个领进门作用,大部分研究都是由博士自己去搞定,教授如果有时间在研究遇到问题时候参与讨论一下,那已经是非常负责任的了,更多的时候是一年根本都见不到几次教授的面。

开学以来,杜克同安德鲁已经交谈了好几次了,因此接到安德鲁教授的电话,杜克不禁有些受宠若惊。

“嗯,杜克,今天找你来,主要想谈谈你的课题。”安德鲁开门见山地说道。做研究的人,真没有那么多的客套话。

“好,教授,关于研究课题,我是这么想的……”杜克也不绕什么圈子,直截了当将自己的思路说了一下。

“嗯,想法不错,关于天然核反应堆的形成,我曾经也研究过一段时间,在过去研究形成的机理上,研究者注意到了天然铀的可溶解铀的浓度达到10%后,在某种条件下核反应便能够启动,但是我们在实验中,通过模拟我们知道不是这样的,单单是这个条件无法启动这个反应,这中间一定还需要一些其它条件才行。”

“在这个天然的核反应当中,如果没有缓冲,积累到一定程度是会引发核子爆炸的,但是事实上天然核反应堆却没有爆炸,因此一定有一种东西能够使得这个反应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现在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天然核反应堆是通过水来进行调剂的。

当核反应速度太快时,会因为裂变而产生巨大能量,从而导致温度的急剧上升(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天然核反应堆的温度应当在200…400℃之间),在这种温度条件下,水就会被汽化,裂变产生的中子与就会同水分子碰撞减速使反应变慢,这又导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为液体,减少了对中子的吸收,于是核反应又开始加快。

就这样,水作为核反应的缓冲剂,以稳定的自我调节方式,使这个天然核连锁反应能够持续下来。

但是事实上,在模拟实验中没有一个研究者能够重新这个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也是有缺陷的,我认为水在这里应该只是一个媒介物质,而非真正的缓冲剂。

只是时代久远,这种真正的缓冲剂估计已经随着时间而消失了,所以要解开天然核反应堆之谜,初始天然铀核反应启动条件和缓冲剂应该是一个研究的关键。”

这俩个当然是关键了,杜克心中暗道,这基本上就是天然核反应堆最为重要的俩个部分了,安德鲁教授想来在这个方面还真的有所涉猎,不是泛泛之谈。

这是一个真正的研究者,能够功成名就,成功果然没有幸致。想到这里,杜克突然觉得或许自己可以缩减“发现”的过程,前提条件是自己能够通过巧妙的提示去触发安德鲁的思考,从而在某些方面借助安德鲁教授的知识和经验来完成这个“发现”。

只是这样,这个重大研究成果就要分润一部分出去了。等到出了成果,如果其中用到了安德鲁教授的一些思路,将来在报告和论文中自然必须有所提及,不能忽略。这是一个研究者基本的态度。

分出去就分出去吧,杜克想到自己将来绝不会只是在这一个方面贡献成果,这个天然核反应堆的成果多一个人少一个还真不是一个问题。

“教授,你看,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我觉得……”杜克开始循循善诱地启发安德鲁的思路来,他的这个想法已经很接近事实的真相了,即便今天安德鲁一时间想不出来,但是只要安德鲁静下心来仔细考虑这个问题,迟早会提出建设性的看法。

只要安德鲁的建议在正确的方向上,杜克就可以顺势再向前推进一步。能够在安德鲁这种顶尖专家指导下得到成果,杜克的大发现就不会显得太突兀,而这种极其重大的发现,如果杜克坚持联署安德鲁教授的名字,加上前面安德鲁的建议确实具有重大价值,安德鲁教授是绝不会介意的。

果然,安德鲁听了杜克的想法,不禁大受启发,作为一个核反应研究多年的专家,在核反应这方面的知识远远不是杜克现在所能够相比并论的,即便加上克里知识库都不是对手,只是杜克现在手握一些真正的结论,在具备方向的把握上比起安德鲁教授要强。

就像一个现代学习完万有引力的高中生,如果同当时第一次被苹果砸中的牛顿,开始探讨万有引力这个问题,虽然对于中间的推导一样没有什么概念,但是能够向牛顿提出苹果掉下来是因为受到重力影响,这个正确的方向一旦被牛顿接受,进而牛顿就会慢慢引申出万有引力,最后经过复杂的数学的运算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安德鲁教授现在就是处于这种状态,所以顺着杜克的启发,思路在正确的道路上果然迈进了一步,虽然安德鲁教授现在并不知道这一点,换着一个自私的教授或许会将这个思路隐藏下来自己去研究。

那么杜克可以保证,虽然安德鲁教授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但是真要从这条道路走到终点,中间还是有无数条分叉的路径需要他一一走过。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是绝难有运气找出最终的结果来。

所以杜克也不害怕这个成果会被半路拦截,在这么漫长的时间中,他随时都可以加快进度来抢先“发现”这个本来就属于他的成果。

幸好安德鲁教授也不是那种小人,当自己在杜克的启发下有所得,很快就将这个新的想法说了出来,当然,这个新想法恰好就是杜克所需要的。所以杜克装着考虑了一会儿,然后非常欣喜地感谢了安德鲁教授的指导。

有了安德鲁这个指点,杜克就可以进一步修订自己的实验计划,模拟测试这个新的想法,虽然说这还不够,仍然无法达到成功的条件,但是实验结果会证明这条路径是正确的。杜克现在能够搞出来这个东西就足够了。

进展已经非常惊人了。要知道研究这块的人很多都是多年来在原地打转。

做到了这一步,杜克就可以歇歇一俩个月再向前走。

第一百八十七章 改进

课题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杜克可以将精力放到泰坦II虚拟系统的改进上,克里依据杜克的指示原汁原味地实现了泰坦II,但是杜克感觉这不是最优的选择。

特别是在IO和存储方面,克里具有现在技术完全不具备的条件,如果消除原来的这些限制,克里虚拟出来的泰坦II应该有着比原型机更好的性能才对。果然当杜克指示克里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后,仅仅是放开了IO读取和存储分配,虚拟泰坦II的性能就几乎飙升了一倍!

由此可见IO和存储对于运算速度影响有多大,但是这还没有完,考虑到CPU和GPU各有所长,杜克期望通过动态调整CPU和GPU的计算节点数量,实现最佳的性能。这个调整思路一出来,克里优化出来的泰坦II系统就更加惊人了,在针对偏重浮点运算的测试应用下,具备最大数量GPU配置的泰坦II性能几乎提升了十倍之多。

当然,对于这种大量浮点运算条件,GPU配置比例差不多达到了百分之九十。要知道这可是完全没有修改系统架构的前提下实现的,要是研制超级计算机的专家知道有这么一个强悍的模拟系统,不崩溃掉才怪。

要知道在通常的研究中,超级计算机要想将性能提升十倍,一般至少都需要2…3年的时间,等到相关硬件子系统性能提升后,累计这些更高性能的子系统才能够实现,像克里这样单纯经过动态调整、根本就不改变什么硬件设施就能够实现,实在太妖孽了。

当然换着是逻辑判断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杜克发现这个CPU和GPU的比例又要反过来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性能。因为在这方面是CPU的强项。

经过这番测试,克里掌握了根据应用类型动态调整虚拟泰坦II系统的方法和计算公式,可以很快根据软件系统的运算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系统组成。单单就这一点,杜克就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比别人快十多倍得到结果。

何况克里还能够进一步增加运算节点,继续加强虚拟泰坦II的计算能力,虽然杜克没有指示克里进行类似的改进,主要是现在还没有这个需求,他在克里改进了硬件的动态变化之后,开始瞄准Craylinux系统进行优化。

这个一方面是提升系统的能力,另外一方面是积累操作系统研发的经验。科大刘校长牵头的操作系统重大专项研究项目现在已经批准立项,第一期国家拨款6000万人民币进行操作系统的实验性研究。

作为主要的架构师,杜克需要提出新操作系统的架构设想。立项要求中,这个未来的操作系统需要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伸缩性的四高特性,另外还要具有在通用平台下运行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兼容当前的主流硬件,包括时下主流的CPU/GPU/内存/硬盘/外设等等。

有了这么高的要求,杜克可以选择的最佳蓝本就是linux。只是linux虽然说是开源系统,但是正因为这样,任何基于linux的新改进都要求被公布于世,如果你想要公开进行商业使用推广的话,这个对于国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新操作系统以linux作为蓝本是没有问题,但是在架构上却不能照搬照抄,否则就会侵犯其知识产权。

独立封装硬件操作核心是不可缺少的,杜克新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就是这么做的,只是手机操作系统是针对一个有限硬件平台的封闭式系统,大幅度减少了兼容性的考虑,所以效率很高。

但是这个新系统却不能这么搞,这样以后还得针对特定的硬件平台,这样的系统称为通用操作系统,杜克都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参与研制的。所以独立封装硬件操作核心同新设备驱动之家的关系比较难处理。

开放第三方对于核心部分的读写,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很多病毒都会模拟新设备驱动来对操作系统进行核心层面的操作。所以这个问题现在基本上是很难取舍的,windows为了兼容性不得不打开一道缺口,杜克原本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够避开这个问题。

直到克里虚拟成功泰坦II,杜克才受到启发:将整个基本硬件看着一个完整封装好的内核,而外设都必须通过调用内核的SDK来开发驱动,实现外设同内核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运算调用。这样,杜克就可以确保内核的安全。

相对于层出不穷的外设来说,内核需要针对的环境就非常有限了,CPU,主流的就俩三家,加起来虽然总数看起来也不少,可是真正有指令集变化的型号,总数超不过20种指令集!

但是毕竟都有限,如Intel的通用桌面级CPU的指令集,截止到2014年,其中扩展指令集部分也不过是MMX;SSE;SSE2;SSE3;SSSE3;SSE4。1;SSE4。2;SSE4。3,EM64T等区区九种。

所以有了高端CPU模拟经验,克里要模拟相对低端的CPU,简直就没有多少难度,无非是消减性能和指令集支持。

杜克可以针对一款较高端的CPU开发出一中核心的处理应用,剩下的兼容性就将在这个核心应用上进行修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