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隔壁家的那点事儿 >

第46章

隔壁家的那点事儿-第46章

小说: 隔壁家的那点事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丫帐案删唬迷谔葡壬愿拦橇舴埂
  两人不愿打扰学生午睡,便拎着食盒在偏院的台阶上凑合。
  柏君手中的折扇转了转,若有所思道:“本以为你会向着他们。”
  文舟停下筷子,“我不喜欢小孩,懒得管。”
  柏君似乎有点意外,“那你如何忍着看顾他们?”
  文舟道:“我是老师,为人师者,总要操心些。”
  柏君不大明白,“你不喜欢小孩子,为何要到莫武轩来?”
  文舟乐了,“你也不喜欢小孩子,为何要到莫武轩来?”
  此时秋分的日头正晒,偏院里的落叶铺了满地,金灿灿华光熠熠。禅房的窗台上摆着素兰,花开正好,衬着绿瓦白墙,颇有几分雅致。
  四下里一片静谧,几声残蝉忽地惊醒了沉思。
  柏君微微垂眸,低声道:“我是被家里赶出来的。”
  文舟咬着馒头顿住,惊讶地看他。
  “我曾经非常喜欢读书,很多人说我前途无量之类的,”柏君不屑地笑了笑,“父亲让我考取功名,我去了,那些考题就像你说的那样,只让人觉得,读书万卷不过换来一纸荒唐,家里长辈对我非常失望,赶我出门,让我在莫武轩好好反省。”
  文舟好奇道:“那你反省出什么了?”
  “没有。”柏君弯起嘴角,“那你又为何?”
  文舟摸摸下巴,“唉,我也差不多,考了几次却总写不出他们所要的答案,次次落榜,无法,只好回书院来碰运气,我家里兄弟姊妹多,都挺有出息,不差我一个,对我并无甚期望。”
  “那你可找到考试的办法了?”
  “没有。”这点倒是出奇的一致。
  两人相视片刻,都笑了笑。
  柏君轻叹,“是以,我初见到你,便预感会是知己。”
  文舟:“……!”
  下午,唐先生安排众人在澹叶寺周围游览,或者听寺中高僧讲念经文,不想跟着先生的课自便,但不能跑出寺宇范围。
  上午登山消耗颇多,文舟让学生们多睡了半个时辰,然后才领他们去观览寺院后山的碑林。
  “各自寻一篇喜欢的,背下来,晚课时我检查。”
  文舟交代几句就放他们自己去看,柏君也自顾自观赏碑刻去了,他乐得在亭中闲坐。
  “世上千言如不言,万载成文一杯添。”亭外有人笑道,“文先生好雅兴。”
  文舟:“……”
  我不过是喝个茶偷个懒,竟然这么高深?
  来人看上去十七八岁,定是内学的学生,虽然身形尚显单薄,却也能看出日后丰神俊朗的气质,只是文舟与内学牵涉不多,认不出他是谁。
  “你是?”
  “学生张济华,见过文先生。”他十分恭谨地行礼。
  文舟道:“哦,不必客气,坐吧。”
  张济华依言坐下,望了望碑林中的众人,视线在柏君的背影上转个圈,再落到文舟身上,微笑道:“碑林中皆是名家箴言,先生竟不为所动,独自品茶,倒显得与众不同。”
  文舟喝完一杯茶,手里把玩着茶杯,听他这样说有点不解,“没什么,懒得动罢了,你不去看看?”
  张济华的目光落在他手上,笑容更殷切了些,“我曾经来过,不去了。先生为何不倒杯茶与我?”
  文舟无语,你盯着我的杯子做甚?还要老师给你倒茶,面子很大啊。
  但他还是拿起另一个空杯子给他倒了,小孩子嘛不必要一般见识。
  张济华接过来喝茶,手指无意间相触,文舟毫无所觉,转过头去,看向走近的人影,“过来坐吧。”
  柏君恰好正走进亭子里,顺手拿起文舟的杯子倒茶喝了。
  “喂,那是我的。”文舟木着脸。
  “还算干净。”柏君淡淡道。
  特么的这人就不能给点面子。
  三个人在亭中沉默着对坐,直到学生们陆陆续续过来喊累,文舟和柏君才动身往别处去,与张济华暂别。
  晚课之后招呼学生睡觉,众人纷纷整理行装,文舟一眼看过去就傻了。
  “王珣,你出门还带着布娃娃?!”
  被点名的孩子支吾了一会儿,默默搂着布娃娃盖被子睡觉。
  “齐逢,谁准你带那么多零嘴儿的?”
  齐逢往嘴里塞了块果脯,赶紧把剩下的包好藏进包袱里。
  “刘振申,你至于非要睡自家枕头吗!”
  刘振申慢条斯理地把通铺的枕头放到空位置上,换成自己的绸面枕头,慢条斯理道:“老师,我只能睡磨砂药香芯儿的,棉花枕头太软。”
  文舟揪住柏君的袖子,欲哭无泪,“我今天这一路都背了些什么……”
  柏君拍拍他的肩膀,“睡吧,明早就忘了。”
  不带你这样安慰人的。
  竖日,内学的先生提议到山顶游览风景,文舟无异议,领着十一个学生外带一位柏先生跟着同游,这次爬山大家都学乖了许多,他省心不少。
  樟叶山只是环绕中央飞樟峰的其中一座山,翻过去才是广阔的樟树林,但无路可通,从山顶上远眺,山脉连绵如卧冈伏虎,险峰高峻如擎天巨人,云海如玉带飘渺其间,有湛蓝天幕万里无垠相衬,实为樟叶山最美的景观。
  清风夹杂几分凉意,沿路的野花开得欢快,山中鸟雀声不绝,偶尔还能看见野兔山雉。
  柏君还是一把折扇,文舟则带着两个水壶。
  走了一个多时辰,山顶快到了,唐先生笑道:“上了些年纪比不得年轻人,我便在这歇着,你们谁要登顶的,继续走吧,赏完景也可在四处转转,半个时辰后我在此讲学,有兴趣的可来听听。”
  这附近有山泉,可以听到淙淙流水,文舟琢磨着带点回去煮茶,就拉着柏君去找水源。
  反正学生有内学的看着,出不了什么事。
  绕进山道旁的小树林,拐过一处山岩果然有个小水潭,山泉从石缝里流出,顺着水潭下方的石槽朝山下淌去,文舟伸手试了试,这水无比清凉。
  “灌吧。”他把水壶塞给柏君一个。
  柏君无奈,蹲下灌水,“山泉煮出的茶能有什么不同?”
  “啧啧,”文舟扭过脸看他,不赞同地摇头,“附庸风雅装装样子会不会?深究起来就没意思了。”
  柏君道:“何必呢?”
  “柏先生,您就没有不拆台的时候么?”文舟用手沾了水,突然弹到他脸上。
  柏君猝不及防,清凉的水气扑面而来,他稍稍侧脸,顺手捞一把水泼过去反击。
  “卧槽……”
  文舟被泼了满脸,当下也不干了,往后跳开捧水泼回去。
  水壶掉在地上,壶里的水“咕嘟咕嘟”全洒出来,两个人也不管不顾,越泼越猛,你追我打玩得不亦乐乎。
  男孩子顽皮起来,那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男人要是玩心起来,那就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了。
  小树林外,山道旁的树荫下,唐先生坐在石头上,周身围了一圈内学的学生,公学的几个学生坐在外围,难得也听得认真。
  唐先生道:“《时文论策》第三十章写于鸿轩德武二十七年,那一年的四月,因为丞相鲜禹城之案,春闱延期,朝野动荡,文臣纷纷上书申述利弊,其中不乏呕血之言,便被收录在……”
  他顿住了。
  文舟和柏君正从树林里出来,像两只落汤鸡似的浑身湿透,一人拎着一个水壶。
  唐先生惊疑不定,“你们这、这是?”
  文舟扒拉一下还在滴水的袖子,尴尬道:“接了两壶山泉。”
  众人:“……”
  柳先生笑道:“我还当你们是用袖子接的水。”
  文舟干笑两声,不自在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学生,他们身为老师玩成这样,有够丢面子。
  唐先生讶然,只好让他们先回寺里去,别被秋天的山风吹出伤寒来。
  时近正午,山里的鸟雀吵闹个没完,明明飞走过冬的那么多,还能这么吵,让人奇怪。
  文舟拎着水壶顺着山道往下走,背后凉风一吹,抖了抖。
  前面的柏君淡然地摇了摇手中折扇,接着收了起来,“好冷。”
  文舟鄙夷地看他,“这时候还扇扇子。”
  柏君淡淡道:“附庸风雅装装样子罢了,你会不会?深究起来就没意思了。”
  文舟噎住,甘拜下风。
  “阿嚏……”                    
作者有话要说:  诗兴大发……按理说登山时每个会写诗的人都应该写的,但是写出来就无聊了QVQ,这里就光让老师讲讲课吧,然后讲课内容也被我略过了……

☆、文舟(六)

  “阿嚏——”
  文舟拿着手绢擦擦鼻子,一手揉了揉额头,在床边坐下。
  柏君倚着卧房门,盯了他一会儿,不解道:“你为何又伤寒?”
  文舟冷哼,瓮声瓮气地回道:“山风一吹着凉而已,你当我乐意?”
  最丢人的是,还在山上时,得知先生生病,王珣同学居然十分有同情心地拿出了自己随身的绣花小手绢。
  “老师,你用吧。”
  粉色的小手绢绣着红艳艳的月季,刺痛了文舟的眼睛,他对上这孩子怯怯的目光,沉默少顷。
  “谢谢你,不必了。”
  王珣的表情像是要哭出来,话里都带了点哽咽,“老师,你用吧。”
  文舟实在无法理解学生的心思,捏着鼻子道:“真不用。”
  “呵,”柏君抱着手臂嗤笑,“这帕子太贵重,你老师受不起。”
  王珣委屈地咬住嘴唇:“?”
  “……”文舟顿时变得深沉,收手接过,“多谢了,王珣。”
  孩子胡乱点点头转身跑了。
  文舟欲哭无泪。
  柏君脸上又是惯常的似笑非笑,“学生的心意,不能辜负。”
  然后文舟就顶着莫名的压力一直随身带着,现下回到了学塾还在用,两日来不知收获多少极力隐忍的视线。但他始终有一事不明白,这王珣到底在委屈个什么劲呢?
  秋游之后,内学的张济华时不时便会来公学讲师的书斋请教文舟,从诗文讲到史论,半个多月过去,尽管文舟向来是个半吊子,也俨然觉得自己越来越博学了。
  他坐在自己案前为张济华讲解书上的内容,对面就是柏君,偶尔他抬头,常常能发现后者正盯着他,但眸中平静淡泊,并无什么情绪,反倒像在沉思。
  天气渐渐转凉,夜里已经能听到呜呜的风声,人人身上的衣服都加厚许多,文舟也没再生病。
  听到其余公学老师谈起,他才惊觉月末小考的时间到了。
  “月末的小考快到了,”孙先生手扶着自己的肚子,笑眯眯地走进书斋,“诸位准备得如何?”
  几位讲师谈了下目前的准备,讲得头头是道,有鼻子有眼,但文舟知道其实他们的准备才刚开了个头。
  孙先生询问两句,交待他好生帮忙便甩手不管。
  诗文赏鉴并不需要考试,但此前孙先生教书时,定下规矩也要考一考学生的课业,故而自行拟个题目,由学生在考试后上交,但不会算在成绩里,现在这些都是文舟分内之事。
  “嗳,你的史学如何考?”
  文舟支着脑袋,随口问对桌的人。
  柏君正拿着本史书在看,闻言头也不抬,不说话。
  文舟瘪嘴,真是,大家都在思索考题,就他闲着,作业批完无事可做。
  一旁的佟先生兀地想起来问:“柏君,你《列国论》讲到哪了?”
  “曹乌。”
  “曹乌国……”佟先生想了想,沉吟道,“那我出一题考曹乌文豪沈众的《黍赋》,应该不算过分吧?”
  柏君道:“我未曾讲过沈众此人,您尽管考。”
  “……”文舟见识了这帮先生的凶残之处,没讲过你考个毛啊。
  佟先生笑道:“但凡了解此国历史,便能知《黍赋》一二,倒不必要听过沈众此人,毛老师觉得呢?”
  毛……文舟下意识捂嘴。
  斜对面那张桌子后面是位三十多岁的老师,是讲各国学派经传的,他抬头笑道:“我前些日子讲了《儒经点注》的《子问》十篇,打算出题考问后九十篇呢,比起我来,佟先生真算不得严师。”
  文舟心都凉了,以前自己上学的时候说不定老师们也没少坑他,原来真的不是他考得不好,而是老师要求太高!
  “柏君,你不会准备把《列国论》当作讲完了来出题吧?”文舟杞人忧天,悄声打听。
  柏君看了他一眼,“后半本没讲,当然不会全考。”
  慈师啊……
  “只考后半本便是。”
  “……呸。”
  晚饭时,文舟提早去膳堂装饭,柏君出题嫌累,让他带回房一起吃。
  公学学生每日下午放学,各自回家,只有内学学生并他们的书童等仆役可能会来此用饭,书院并不明令限制他们外出,先生们自然是晚一个时辰才来,与大部分学生错开。
  文舟来得尚早,内学学生还剩下几个没走,见到他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