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武烈太后传 >

第85章

武烈太后传-第85章

小说: 武烈太后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不会吝啬自己家中的粮米,拿些出来赈济灾民也是应该的。”

赵相如此话说到一半,赵郝便觉不妙,想要反驳,不料赵相如已经厉声道:“王阿龙!”

王阿龙这个名字已经在邯郸是贵族家做到了家喻户晓,一些游手好闲的普通权贵一听这名字就鬼哭狼嚎。虽然与他并称“魍魉”的庞澈已经死了,但庞澈其实多是训练和负责太后安全,很少与这些贵族接触,对他们来说,最害怕的还是特务头子王阿龙。赵相如才喊了这个名字,已经有不济事的贵族吓昏了。

“属下在。”

“你领狼军将这些公卿家中的粮米全数查抄,一粒米也不许剩下,所抄总数报与老妇过目后,再尽数交给范相。”

“诺。”王阿龙在人前总是雷厉风行,太后不在的这些日子,这帮贵族上蹿下跳几乎没有宁日,好在大王没有听进他们的谗言,否则后果不敢设想。现在太后回来了,狼军又有了主心骨,还怕没人能整治他们?

“还有谁也想为国做番贡献?老妇可让大王在祭祀之时告知天神他的名字,如此有德之人必可长命百岁,兴许天神满意了,甘霖便可降在他的封地也未可知。”

变法

武烈太后推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然其用事十余年,宗室多怨望者。

——《史记》

“还有谁也想为国做番贡献?老妇可让大王在祭祀之时告知天神他的名字,如此有德之人必可长命百岁,兴许天神满意了,甘霖便可降在他的封地也未可知。”太后一番戏谑之语让贵族们听得恼羞成怒,却又不敢说出来,毕竟狼军还站在门口,谁敢触这个霉头?保不准一开口家里的粮米就都得充公。

赵相如见大家都不吭声了,知道他们不过是面上臣服,心中腹诽,又道:“都城中所有贵族门中粮米一应上缴,若有私藏,全族废为庶人。”

“太后这是想饿死我们!”赵郝怒眼圆睁,吼道。

“放心,你们的日常吃食俱由王宫供应,粮库虽养不得天下百姓,但是几只硕鼠还是绰绰有余的。”

赵郝还欲再辩,却被一旁上大夫楼缓拉住。宽大的袖袍下,他猛掐了一把赵郝,并冲他使了个眼色,赵郝这才没再说话。

赵相如明明看见了,知道出来个识时务的,本来她还想借机发难,见赵郝被人拦住,只得作罢,心中还颇为可惜。

只是这边赵郝刚刚消停,那边赵相如就从袖子里掏出一卷竹简。

范雎原本一直站在殿中央汇报,无奈横生出了这么些插曲,一直站在原地进退两难。这会儿他抬眼看见太后一边看着他一边掏出一卷竹简,心中明白这事多半是太后需要他来办理。果不其然,一旁的宦官接过竹简,递到了范雎手中。

“此乃老妇所书政令,范相按令逐条施行,若有疑问,可随时来问老妇。”范雎一边作揖表示领命,一边查看太后的神色,而她一切如常,并没有要征求旁人意见的意思。

范雎赶忙退到一旁,悄悄打开竹简匆忙扫了几眼,大吃一惊!

合上竹简,饶是经历大风大浪的范雎也不由冷汗。

要变天了。

赵相如知道几年前进行的一次变法因为时间仓促,多局限于军事上,内政上实际并无多大改变,于赵国国力只有短期提升之效,要说长期,仍旧无法在经济上战胜秦国。没有经济,军事上也没了基础和依托,长此以往也会失去与秦国抗衡的优势。

再不变法,赵国将永远无法追上秦国的脚步,虽然历史上也曾有军事强大经济落后的民族灭亡经济力量强盛的国家的例子,但毕竟是少数,她不敢心存侥幸。历史给她的机会只有一次,没有重头再来的可能。如果赵国国力衰弱,即便骑兵再强悍,也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她的复仇将成为空谈。她知道改革的阻力,旧势力已经要被她逼上绝路,必会为了最后的退路而拼死反抗。商鞅为变法而死,她没有可以牺牲的臣子,于是她只能操起腰刀自己赤膊上阵。贵族们对她恨之入骨又如何,本来就在背后唤她厉太后,她不介意在他们口中再多一宗罪,只要能提振赵国,能手刃仇人,即便负尽天下人又如何?

殿外阳光明媚,照进大殿。赵相如头上乌黑的发丝微微发亮,远看起来好似雪一般白。额上的玉环温润莹亮,令人目眩,而太后心中却又想起了那个人:庞澈,这是我的罪,是我的轻信让你惨死。所以,就让我用余生来偿还这罪孽,你等着,那些伤害你的人,我会将他们一个个送到你的面前。

太后越过赵王,当着众朝臣的面直接向范相颁布政令,这还是头一回,赵义颇有些意外,但在朝堂上当着众人的面,他到底忍住了不悦和疑惑,没有开口询问政令中的内容,他甚至连表情都没变,外人只道他已经知道,亦或是根本不在意此事。

第二天,诏令颁布,举国哗然。

诏令中宣布废除分封制,将贵族封地改设为由国君统一领导的郡、县;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准许民间卖买田地,同时收回贵族手中私自开垦的私田;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已成年的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这些诏令借鉴了不少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看似散碎,但旨在削弱宗室贵族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小农经济。因为赋税是国家财政来源,重农抑商、发展人口能保证国家赋税征收。总而言之,一切皆为富国强兵所为,在诸国中强势而出。

可惜当局者迷,没有人希望在国家强盛之时,自己的利益受损,尤其是赵国的贵族。他们首当其冲要找太后理论,谁知别说太后,连宫门他们都别想踏入一步。狼军和禁卫将王宫守得如箍桶一般,而赵军也是虎视眈眈,现在统兵的将领都是跟着太后出生入死爬上来的年轻将领,个个都跟饿急地狼似的,看到谁敢反对太后都恨不得扑上去咬两口。贵族们不敢闹大,又不得进宫找赵王哭诉,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找宫外的范雎。

好在范雎是有本事的,顶了几天,没有被恐吓威胁吓倒,也不为糖衣炮弹所诱,直到王阿龙领着狼军上门查抄粮米,那些贵族们才纷纷赶回家中,又是一阵鸡飞狗跳,贵族们自顾不暇,范雎才终于清静了。

这番闹腾还没结束,那边赵相如接到消息,信平君廉颇病重。

老将军年事已高,原是不服老,近来又无战事,他在家练武,结果中暑昏倒。原以为也不打紧,结果治了好些日子没见好转,家里人慌了,赶紧报到宫中。

赵王听闻消息赶忙遣了巫医来看,自己则禀了太后一同来到廉将军府上。廉颇一改往日红光满面的样子,脸色发黑,须发皆已全白,牙口紧闭,眼窝深陷,躺在床上没有意识,老得非常厉害。赵相如已是有一年未见他,没想到故人容貌变化如此之大,超出她的想象。赵王问了问廉颇的长子情况,不料老将军已是多日粒米未进。

赵相如和赵王稍稍安抚了将军的家人,便趁车回了王宫。

“母后,信平君此番怕是……”赵王欲言又止,他相信太后自能看得出来,廉颇这番怕是凶多吉少。

“信平君已是古稀之龄,纵是去了,也是喜丧,刚刚那样子,他家人必早已有了心理准备。”赵相如想起自己刚来这个世界时,一无所有,虽然与廉颇素不相识,但多亏他多次相助,才有今日。而今,又一位故人即将离开自己,她的心情却十分宁静。

这世上已经没有什么事是她无法接受的了。

她遇见过死亡,经历过背叛,吞下了最爱之人的骨肉,还有什么能够让她心生波澜?

“只是母后,信平君一去,数十万赵军谁来执掌怕要成了难事。”赵王的声音隐隐传入她的耳中。

赵相如看了他一眼,瞥向车窗外看起了风景。

“不知母后心中可有人选?”赵义小心问道。

“唯有望诸君。”赵相如声音冷淡。国内虽然将星云集,但真到用时却有些青黄不接。蔺羊、褒成、乐乘、庞援等人虽有忠心,但资历与能力俱还不足,仍需加以锤炼;而王奂、范矩虽有资历,但能力较弱,何况还是旧贵族势力,不可重用;李牧虽然可以统兵,但长年驻守代郡,如果贸然撤回,无人可顶替;而赵奢,此人心机深重,赵相如一直小心防备,哪敢轻易把军权交给他。乐毅纵然心系旧主,但多番权衡之下,似是最佳人选了。

赵王见赵相如早有了定论,也不多话了,点点头道:“若信平君果然卒殁,那另半枚虎符则交给望诸君乐毅。”

赵相如颔首。

半月后,信平君廉颇卒殁,谥号“武威”。望诸君乐毅接掌兵符,成为赵国上将军。同日,国尉蔺羊晋将军,正式统领赵军。

有人猜测赵太后此举大有深意,虽然将兵权交予乐毅,但其实她并不信任这个半路投靠的燕国名将,因此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入赵军,以此牵制并监督乐毅的行为。

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没有人去问过决策者本人究竟是何意思,自然这当中真正的缘由也就不得而知了。

廉颇刚刚传出死讯,得到消息的秦人便按捺不住。赵国国内正在推行改革,内政正是焦头烂额之际,大将军又刚刚撒手人寰,军权交替,正是进攻的好时机。秦王命大良造司马靳、中更胡伤率领十五万秦军奔袭赵国阏与,阏与告急,而消息迅速传到了赵宫内。

阏与之战(一)

战国步兵以魏国吴起、庞涓训练的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魏武卒”;骑战则以齐国的“技击骑士”闻名天下。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军力大盛,被誉为新军。秦国变法后的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老秦军时期,铁鹰剑士名闻天下,全军也只有堪堪百余人。司马靳之祖父司马错,在保留铁鹰剑士的同时,创立了“铁鹰锐士制”。铁鹰锐士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样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荀子云:“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而赵国自祁城一战后,弯刀骑士名满天下,世人常云,不知锐士与赵国弯刀骑士相比孰优孰劣。

——《赵书》

秦国的出兵实际有些仓促,起因也十分复杂。原是穰侯魏冉,为扩大自己在定陶的封地,越过韩魏两国,攻打齐国的刚、寿。而蔡泽以为,刚、寿两地与秦国并不相连,中间隔着与秦国颇有嫌隙的韩魏,与秦国一贯的远交近攻的战略不符。他认为韩、魏地处要冲,秦国欲取天下必先取此二国,秦王深以为然。而赵国偏偏与这二国结盟,使秦国无法安心攻打,秦王明白,只有吞并了韩魏才能断山东之脊,而要取韩魏必先弱赵。

于是这么一环套一环,秦国好了伤疤忘了疼,休养了一年多,又开始攻打赵国。

赵相如在宫中收到了消息,一听到敌军大将中有司马靳的名字,心中骤然一紧,眸光瞬间变得幽深。她深恨秦人,可若非让她列出个黑名单,司马靳定然榜上有名,赵相如忘不了他阴毒的目光,纵然他现在羽翼未丰,若不及时除去,必成大患。

她摸了摸额上凹凸不平的伤口,虽然早已愈合,但丑陋的伤疤如影随形,她不怕变丑,相反,每次照镜子时都可以提醒她这不可忘记这羞辱和无法抹平的仇恨。

敌人来了,这很好。还有什么能比亲手杀死仇人更美妙的事呢?

赵相如决定再次远征。她召来亲信,其中包括相邦范雎,上大夫仇液,客卿楼云,国尉蔺羊、褒成,狼军王阿龙。刚一说明意思,旁人还未说话,范雎便先站出来反对了。

“太后,此行万万不可。”

“理由。”赵相如杀人心切,这时候被最倚重的大臣反对可谓十分不悦,因为她知道,范雎是个极知轻重的人,必是有他认定不可去的理由。

“太后,新法推行正在紧要关头,各地贵族反对之声益高,微臣无能,若有太后在都城,尚可有人节制弹压,而若太后与精锐尽出都城……贵族拥兵,都城之势怕有不稳。”范雎说话又急又快,到了最后几句却语焉不详,有些吞吐。“大王年轻气盛,若被此时被贵族怂恿,而太后又在前线……世事难料。”

范雎的话实在是中肯之语。当前邯郸是个什么状况,赵国是个什么状况他最清楚,贵族们已经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之所以没有揭竿而起,不是因为他们多拥护变法,而是畏惧太后和在都城驻扎的军队。这些部队效忠太后,且十分骁勇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