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96章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96章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震说:“正方内心深处有暗刺(‘腹有鳞甲’),乡党们都以为他不能接近。”诸葛亮笑了:“我又不是你们的老乡,就是在南阳种了几年地,我怕他干什么?”
  话虽如此,诸葛亮还是留意李严,很快就掌握了李严的“罪行”。 诸葛亮未在蜀汉设置史官,所以李严到底有什么“罪行’,也成了历史悬案。但是,后来诸葛亮写信给蒋琬和董允,说原本以为李严只是不好合作,不惹他就是(”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没想到他还会有”苏张之事“。所谓”苏张之事“,就是连横、合纵之类拉帮结派的小集团行为。
  很可能,李严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趁机拉拢人,想把权力抓到手。
  又是拉拢人,又是修筑“李严大城”,这不是自立中央吗?嗅觉灵敏的诸葛亮,很快觉察到了李严的异常表现。他决定把李严调到身边,天天看着他。于是,一纸调令飞到了江州,要李严进驻汉中。
  想调虎离山?哼,没门!李严推三阻四,就是不去汉中,反而向朝廷打了一个请示,请求以五郡求立巴州,他做巴州刺史。五郡,就是江州辐射到的巴东、巴西、巴、江阳、涪陵五郡。李严这是要把益州一分为二,与益州牧诸葛亮平分秋色。
  同是顾命大臣,你能做益州牧,我就不能做巴州刺史?李严的想法本无不可,但是其出发点已经不是效忠蜀汉,而是与诸葛亮在权力分配上讨价还价。
  这个请示报告,很快就被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蒋琬送到了前线。结果正如所有人所料,诸葛亮对另立巴州的请示说了“不”字。
  和你分蛋糕你不愿意,那送你一碗肉,别人喝汤行吗?
  李严于是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劝亮宜受九锡①,进爵称王”。李严写这封信,出于什么心理呢?也许这是好意,李严真的想让诸葛亮称王,因为那样他就让出位置来了,当初曹操、刘备被人“劝说”称王,不就是与臣下这种水涨船高的心理有关吗?也许这是攻击,李严这是在出诸葛亮的丑,讽刺他擅权专政,已经有九锡之实。也许,这是阴谋,李严忽悠诸葛亮称王,其实是置其于不义之地。当年,孙权就玩过这一招,他写信劝曹操称帝,曹操一眼就识破了他的鬼心思,把信给群臣看,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莫非,李严也是要把诸葛亮放在 “火炉”上吗?
  和诸葛亮玩花样,李严还不够级别。诸葛亮回信说他和李严也算是老朋友了,没想到李严对他一点也不了解,九锡是不义的,等到魏国平定了,十锡他也会接受的。
  诸葛亮说得大义凛然。这一下,李严出丑了。
  小样儿,和我玩阴的!
  “李严大城”建得有模有样了,据说建成后则是蜀汉最难攻克的城池。诸葛亮决定快刀斩乱麻,尽早消除李严这个隐患。一颗老鼠屎坏锅汤,即使李严不能成事,但有他在后方捣乱,诸葛亮在前线不能安心。
  苍蝇不咬人,但要是有只苍蝇在脑后转悠,你能看得成电视吗?
  建兴八年(230年),诸葛亮给李严下命令:带着你的两万兵马,快来汉中报到。
  是重用还是打击——
  从来没有人能指望城墙能用来捍卫尊严。公孙瓒与袁绍相争,临易河挖十余重战壕,战壕内堆筑高达五六丈的土丘,土丘构筑营垒,以铁为门,囤积粮谷,建成易京。公孙瓒以为可以凭借城防取胜,结果袁绍掘地道到城楼下,火烧营垒木柱,公孙瓒杀死老婆孩子后,引火自焚。
  人心和智慧,才是最坚固的城墙。
  诸葛亮虽然有性格缺陷或者思维局限,但是他的道德是完美的。他对集体的事业鞠躬尽瘁,让人肃然起敬。虽贵为丞相,但是他低调再低调,他在给儿子的信里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首先做到了。道德,赋予诸葛亮无敌的力量。
  相比之下,李严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作风,却很让人怀疑。腹中有鳞甲,动不动就算计人,是他最招人非议的一方面。李严镇守江州,不思国患,反而大力揽财,富了家庭,穷了国库。他喜欢讲排场,早在担任犍为太守的时候,李严不惜民力,要兴建办公场所(“徙郡治舍”)。他的功曹杨洪极力劝谏,阻止李严此举,李严不听,杨洪辞职也没让他改变主意。都督江州后, 李严与牙门将王冲发生冲突,王冲自知“李鳞甲”早晚要报复他,于是叛逃降魏。李严自视甚高,右将军辅匡等人,年龄与地位与李严差不多,但李严却不愿主动与他们来往。
  人性上有薄弱环节,最坚固的城墙也不堪一击。
  “苍龙”、“北虎”这两座东西城门已经修好,鹅项颈工地也已经动工,再过几天,城北山凿穿工程也要开始……李严在工地视察一圈下来,猛然间有了底气:有城如此,我怕你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不成?
  “给诸葛亮写信去,就说老子不去汉中看他脸色!”李严对儿子李丰说。
  不过,李严在回信里并没有提出个人要求,而是颇为悠闲地向诸葛亮闲聊曹魏的时事政治。在曹魏,司马懿、陈群、曹真并受魏文帝曹丕之遗诏,共同辅佐魏明帝曹叡,都是开府的。
  李严这是告诉诸葛亮:顾命大臣开府,已成“国际惯例”。你诸葛亮能开府,我李严为什么不能开?
  诸葛亮拒绝了这一要求。诸葛亮为什么拒绝呢?是担心李严坐大威胁政权,还是贪婪不愿与人分享权力?这个,后人无从得知,只能仁智各见了。
  诸葛亮善于玩平衡,他上书朝廷提升李严为骠骑将军,并推荐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将军当中,地位最高的是大将军,其次骠骑将军,又次车骑将军,再次卫将军,又再次前、后、左、右将军。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则位次上卿。李严由前将军晋升为骠骑将军,可以说是火箭式提拔,他不能再说不满意了,而且儿子李丰还被任命为江州都督,统帅江州军队。
  可是,李严怒火万丈,让儿子把任命书撕得粉碎。
  这是一个调虎离山的安排。骠骑将军地位虽高,但是军队都归诸葛亮指挥,别人做骠骑将军,只能去号令空气了。诸葛亮要李严去汉中督守,魏延经营汉中多年,而且一直在汉中,别人很难渗入汉中。何况,诸葛亮屯兵汉中,其他任何人去汉中,都得听从诸葛亮的。至于让李丰为江州都督,很明显是个过渡时期的安排。李丰年轻,没资历,没根基,根本不能坐稳江州。
  可是,诸葛亮毕竟给足了李严面子,给他爷俩都升职了。李严再拒绝去汉中,那就是故意滋事了。
  诸葛亮,就是诸葛亮。
  李严心有不甘地告别了未建成的“李严大城”,按照诸葛亮的命令,带着两万人马,去汉中找诸葛亮报到去了。
  这两万人马,几乎是江州的所有军队了。诸葛亮让李丰都督江州,可是只给他留下了一个烂尾工程。李丰能“都督”的,恐怕只有江上飞的白鹭和山上爬的穿山甲了。
  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
  是宽恕还是陷害——
  李严的担心还是成了现实。李严率军到汉中之后,军队立马被诸葛亮收编。李严当然不愿意,对诸葛亮说:理由?诸葛亮说:我收编你的军队,不是为了让你统领三军吗?
  李严冷笑不已。
  诸葛亮又恢复了李严的中都护职位。九年前,刘备死前就授予李严中都护,让他“统内外军事”,刘备死后,诸葛亮把李严的中都护剥夺了,现在,又还给李严了。
  诸葛亮“接受”刘备对李严的任命,用了九年时间!
  可是,李严高兴不起来,因为此中都护非彼中都护。刘备让他做中都护,是要他“统内外军事”,诸葛亮让他做中都护,却是让他“署府事”,这个府,就是诸葛亮的丞相府。三弄两弄,诸葛亮把刘备确定的顾命大臣,弄成了自己的僚属。
  李严失望至极,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时,他突然改名为“李平”(为了表述的方便,下文仍称“李严”),是在借此抗议诸葛亮做事不平,还是安慰自己要淡定?
  李严多年被排挤在权力层之外,在汉中又是新来的,在诸葛亮部属的包围之下,李严天天看他们的脸色过日子。
  李严初到,诸葛亮对李严“都委诸事”, 这一分工,在汉中引起了震动。
  李严,不是早就Out吗?让李严来汉中,不就是为了控制他吗?李严没有立过战功,一来就成了红人,后来者居上,凭什么呀?
  本来以为来了只落水狗,没想到来了一只宠物犬。很多人去找诸葛亮,纷纷抗议诸葛亮对李严的“重用”( “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
  诸葛亮“惊讶”地说:李大人德才兼备,国之栋梁啊,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众人纷纷提意见,别的不说,单就“李鳞甲”一条,诸葛亮就有理由废掉李严:不和谐,不权威,能干啥工作呢?李严初到汉中,就彻底臭了。
  看台上,二级票观众脱了鞋跷起二郎腿没人管,VIP包厢里的贵宾抠一下鼻屎,也会成为新闻头条。诸葛亮让李严“以中都护署府事”,把他放在高高的位子上,是重用他,还是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群臣的不满,诸葛亮说:“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
  现在还没有必废李严的理由,诸葛亮耐心地等待,反正李严已经来到汉中,成了一只离开洞口的老鼠。诸葛亮就像一个高明的拳击手,轻易不出手,其实是在寻找击倒对手的机会。诸葛亮是不屑靠点数获胜的。
  李严“以中都护署府事”没几个月,建兴九年(231年)春天,诸葛亮再次兵出祁山,挥师北伐。诸葛亮让李严督运粮草,“这个任命一公布,先前聒噪不已的众人,会心地笑了:”以中都护署府事“,原来就是一个督粮官!
  李严对这项任命,虽然不满,但是除了乖乖接受,还能有其他选择吗?反抗?诸葛亮就等李严反抗,到时给他扣一个罪名,然后将其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老鼠能够调戏猫,那是因为身后有个洞口。李严被调离江州,来到汉中,再也不敢与诸葛亮叫板了。
  解决了李严,诸葛亮出征了。
  建兴六年(228年)春,第一次北伐,马谡在街亭战败,顿失大好局面。同年冬,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粮尽而返。建兴七年(229年)春,第三次北伐,攻占武都、阴平两个毫无战略意义的边郡,这是六次北伐中唯一胜利的一次。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算是第四次北伐,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这四次北伐,军粮竟然主宰了战争走向。
  诸葛亮在开始第五次北伐前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制造了著名的木牛流马运粮,让李严督粮。
  这一次的开局,格外得完美。诸葛亮很快来到了祁山,曹魏派司马懿和张郃迎战。上邽战场,诸葛亮大获全胜后割麦而还,司马懿赶到时,只有麦穗可以捡了。卤城战场,魏延、高翔、吴班迎击司马懿,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惨败而归。南围战场,王平的山地特种部队——无当兵打退了张郃的反攻。
  捷报到此戛然而止。六月份,大雨不止,诸葛亮突然下令退军——还是因为缺粮!
  木牛流马,没有维系前线必需的粮草,诸葛亮只能“粮尽退军”。雄心万丈的诸葛亮,还是倒在了粮食上。
  为这次北伐负责的是李严。
  是黑幕还是悬案——
  我们就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回放一下整个事件。
  李严督粮不力,“运粮不继”,派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去前线说明情况,让诸葛亮退军(“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
  诸葛亮退到汉中,李严装作很吃惊的样子,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李严这样说,第一是推卸自己的责任,第二是加罪于诸葛亮,“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够歹毒的啊。
  诸葛亮是这么好对付的吗?诸葛亮拿出物证来,“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
  白纸黑字,还有狐忠、成籓作人证,李严无法抵赖,只好坦白以求从宽(“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破坏北伐大业,还诬赖北伐领导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诸葛亮上表给刘禅,把李严先前拒绝应命镇守汉中、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以司马懿等开府辟召的事为由请求开府的一系列罪状,秋后算账,来了个大清算,说他对李严一再宽容,没想到李严反复无常(“颠倒乃尔”),如果不严肃处理,后患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