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23章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23章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略准备。半夜,大风,没有月亮。军队临出发之际,忙碌了一天的张辽进入了梦乡。突然,他梦见军营着火了,有人要谋反,响应的,看热闹的,逃命的,军营里乱起了一锅沸腾的粥,这时,亲军跑进来喊道:“大人,大人,不好了,不好了,有人要造反!”张辽醒来,揉揉眼,看到亲兵正哆哆嗦嗦地站在自己面前,军帐外火光冲天,人仰马翻的影子映在被大火映红的帐幕上。张辽大惊,明白刚才的情景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原来,在他睡觉的时候,有人要造反,放了一把火把军营烧了。张辽对自己的军队了如指掌,他知道,这仅仅是一次突发事件,是少数不明真相的士兵被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心理学家张辽对身边的人说:“现在军营里这么乱,恰恰说明只是一小部人捣乱,大家不要紧张!”他下令军中:“那些不造反的人坐好!”张辽亲自带领数十个亲兵,站在军营中心,就像泰山石敢当,那些到处乱跑的人立马安静地原地坐下。果然若张辽所料,不造反的人坐好了,造反的人坐不住了。所谓的“一小撮”很快现了身,很快被张辽杀了。
  张辽还是冒险家。三国时代的中国,是冒险家的乐园。曹操、刘备、孙权自己是冒险家,又都成立了自己的冒险家协会,张辽就是“曹氏冒险家协会”的一员。209年,卢江人陈兰、梅成成立了恐怖组织,在氐六县大搞恐怖活动。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又命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讨伐梅兰。恐怖分子梅成狡猾得很,他诈降于禁,于禁乐不可支地退兵。没等于将军向曹丞相递上捷报,梅成就带其军众往投陈兰,二人转入灊山自守。灊山中有天柱山,高峻约有二十余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灊山成了恐怖组织的基地。张辽意欲深入灊山基地打击恐怖组织,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这正是所谓一对一的较量,只有勇者才可以前进。”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这一战,是张辽冒险主义的胜利。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荡寇将军张辽)功也。”。
  复合型人才张辽备受重视,在天山之战后,封邑增加了户数,他还获得假节的光荣。然而,这还不是他的人生巅峰。
  三 逍遥战神
  《三国演义》有败笔———
  公元215年的逍遥津一战,张辽登上人生巅峰,荣登曹魏乃至三国甚至五千年历史的战神榜。
  《三国演义》


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对“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战场传奇至少有两点误读。第一点,只字未提张辽以八百勇士陷阵孙权中军,大战三个时辰,杀得孙权变成兔子,跑到一个高坡上,利用地理优势才躲过一劫。给刘翔和姚明写传记,不写刘飞人跨栏夺牌,不写姚高个NBA征战,无论如何都是败笔。罗贯中对张辽八百人挑战十万人的传奇完全忽略,同样也是一个大败笔。第二点,当时驻守合肥的大将是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出战的是张辽和李典,守城的是乐进,曹操就是这样安排的,可是,罗贯中与曹操的安排不同,他大笔一挥,他先让乐进出战诈败诱敌,引出孙权军队,然后张辽和李典左右夹击。也就是文学家敢这样指挥战争,当时合肥守军一共才七千人,三位大将倾巢而出,防守战变成攻击战,被人抄了老窝咋办?再就是,罗贯中也说了孙权带来十万大军,张辽设伏,既无地利,也无天时,竟然能杀溃吴军,那就只能用“人和”来解释了:张辽突然修炼成孙悟空的法术,拔一把毫毛,一吹,就幻化为几万个张辽。这样,《三国演义》就成《西游记》了。
  罗贯中是文学家,不是历史学家,其“尊刘抑曹”的倾向无可厚非。可是,一个倾向性明显的人,容易犯低级失误。罗贯中不想让张辽的风采盖过他力捧的关羽、张飞,残忍地忽略了张辽以八百勇士人冲击十万敌军的传奇,却又追求视觉刺激,在回目里用“张辽威震逍遥津”来吸引眼球,回目中的“威震”落空,却又在本回结尾处,莫名其妙地写道:“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在三国演义里,我们看不到张辽的神勇,张辽之威“震”了逍遥津,震不了读者。老罗把张辽说成了东吴妈妈们哄夜啼小儿郎的偏方,闻其名小儿不敢夜啼,一般是说这人残忍横暴,老罗呀老罗,你为何如此诽谤张辽?
  很多时候,真相不在政治家手里,也不在历史学家笔下,张辽的逍遥津雄风,吹在每个合肥人的唇边,口耳相传,张辽成了今天合肥的一张名片。合肥市老城区东北隅,逍遥津公园,合肥十景之一。公园大门上方,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书“古逍遥津”四个鎏金大字,字为清状元、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手书。进入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尊持枪跃马的张辽青铜塑像。塑像高达5米,底座上有“威震逍遥津”五个大字。西园之中的盆景园,园中之园,松柏林中有一隆起的高堆,堆上有亭,亭内立碑为墓表,上刻“魏故都亭侯张辽之墓”九个篆字。令人不爽的是,墓表下刻着一行螃蟹体的爱情宣言:山东临沂的王河在此吻过北京丰台的齐楚楚,爱她一辈子,魏国大将张辽作证!
  逍遥津公园张辽墓,仅是张辽的衣冠冢,里面并无张辽尸骨,即使如此,张辽已然成为逍遥津公园的代言人,偶尔也客串一下爱情见证人。就让我们拂去张辽青铜塑像上厚厚的蒙尘,揭开古老的历史面纱,探究一下逍遥战神如何炼成的吧。
  只有永远的利益———
  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处于合作蜜月期。对孙权来说,我的就是你的;对刘备来说,你的就是我的。就这样,哥俩一拍肩膀,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战后,危险解除,孙刘联盟再无共同的利益,撕下了朋友的面具。孙权说,我的就是我的,你这个刘大耳朵得把荆州还我!刘备说,你的也是我的,我就是不还你,我看你这个紫胡子有什么能耐?自古以来,借钱的是孙子,欠账的是老爷。215年,双方陈兵益阳,大战一触即发,荆州上空战云密布。
  哥俩好,闹掰了,这正是所谓亲痛仇快的事情。仇,曹操也。曹操一看孙刘打起来了,闲着也是闲着,就率领十万大军去汉中打邪教组织领导人张鲁去了。刘备担心曹操灭了汉中后在惯性作用下会进入益州,慌了。幸亏有孙权。这时,他和孙权又有了共同的利益,孙刘再次缔结联盟,你兄我弟的大话革命友谊。朋友嘛,有话好说,双方很快以朋友的名义,把荆州一带一分为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吴,南郡、零凌、武陵归刘备。
  曹操似乎更明白“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交友格言,出征汉中的他早就料到了孙刘会再度联手,还料到了孙权会浑水摸鱼,更料到孙权会对合肥下手。要讲合肥先得讲一下庐江。孙权和曹操并非划江而治。当时庐江郡也只有一半掌握在曹操手里,基本上是以庐江中部东西走向的灊山为界,山南被孙权控制着,灊山以北才真正在曹军手里。由于后勤供应受到灊山的阻隔,曹操大军无力越山作战,兵少却又难以在江北山南的狭小地域站住脚,所以双方也就形成了默契:分治庐江。孙权凭着在江北的这个弹丸之地立足,对中原虎视眈眈,曹操就派军驻守合肥以防不备。
  合肥南面控制着巢湖,而巢湖东端有条濡须水(今运漕河),自巢县东南行,流至芜湖北方入长江。曹魏据合肥,随时可以自淮河调水师舟船,至巢湖集结整备,然后从濡须入长江攻吴。而吴北上,须从濡须登陆,可是登陆后没有城池可以屯兵,所以孙权屡攻合肥,就是希望将前线推到那儿,以合肥为跳板进入中原。曹和孙,谁占有合肥,战争的天平就向谁那边倾斜。
  和大家预料的一样,曹操派了一个精英团队去守合肥:张辽、乐进、李典、薛悌。薛悌是护军,其实是曹操安在合肥的眼线,负责监督震慑三位大将:张辽、乐进、李典,都是一等一的精英人物,可是曹操让这三个人搭档镇守合肥,曹方所有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一个矛盾组合!“(乐)进、(李)典、(张)辽皆素不睦”。(《三国志》之李典传)这三个人为何不睦,史书无载,我们只能按照人情世故来分析一下。李典的父亲李乾在吕布之乱时出差,有人约他反叛,李乾誓死不从,李典算是烈士后代,在曹营属于苗子派;乐进从曹操起兵就成了曹营一名主力,属于嫡系派;张辽呢,是在吕布失败后投降来的,是俘虏派,可是凭他的个人能力,在曹营受到重用,逍遥津之战前官至荡寇将军,成了新锐派。派系斗争是从来都有的,三个人代表三方力量,矛盾重重是难免的。其中,最受歧视和排挤的应该是降将张辽。
  张辽想不通,曹操一贯知人善任,怎么这一次把三个揉不到一块的“仇敌”放在一起?疯了,简直就是疯了!不把三个朋友放在那里,也别把三个斗鸡眼似的相互盯着的人放在一起,这是内耗呀!
  孙权亲率大军出发了,他志在必得,把东吴的大半个全明星阵容带来了:甘宁、吕蒙、潘璋、诸葛瑾、凌统、丁奉、陈武、贺齐、徐盛、吕范、蒋钦。江北,每个人都提心吊胆地看着合肥方向,大家担心,未等东吴的全明星动手,城内的三个主将先相互动起手来。
  人在职场,最大的痛苦就是和自己不搭的人做搭档。身在合肥,张辽就成了最痛苦的人。嗅着濡须口方向传来的血腥气,张辽知道那是东吴的十万大军在集结,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合肥!张辽暗暗清点着城里的七千士兵,想,七千人三个人分,我也就是分两千人,何况,又有乐进和李典给我使绊子。面对十万大军,我纵使有三头六臂,又何来回天之力?三个“仇敌”+七千士兵,典型的死亡组合。张辽听到从城外传来吴军的萧萧马嘶。他绝望地想:死亡组合又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呢?
  曹操才有锦囊妙计——
  很多时候,不团结才是力量。乐进唯恐被李典占了上风,肯定想立功;李典唯恐给张辽机会,就抢着干工作;张辽唯恐被乐进抓住把柄,就竭尽全力表现。这样,曹老大不用发红包,不用洗脑,就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所有员工的全部能量。把素不和睦的张辽、乐进、李典组合起来,作为镇守重镇合肥的主将,也就是曹操有这么高的用人胆略。一个高明的领导,最善于让部下你争我斗。部下之间相互较劲,你搞我,我搞你,就没时间搞领导了。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就只服领导了。如果部下团结成铁板一块,抱成一团,那就有反领导的可能。要是张辽和其他两人好成兄弟,成了“合肥三结义”,那说不定他们一凑头,就把合肥献给东吴。
  这三个人,曹操最猜忌谁呢?按照一把手负责制规律,曹操最猜忌的人是张辽,因为张辽是当时合肥的一把手。吴军来攻,出击是张辽决定的;吴军退兵,追杀也是张辽率领的。战后,因合肥之功受褒奖最隆重的,还是张辽。各方面都表明,当时合肥的负责人是张辽。曹操安排素来与张辽不睦的乐进、李典二人作为张辽的副手,很显然是为了牵制、监督张辽。虽已成为曹操的荡寇将军,洗掉了降将的颜色,但是,从吕布那里投降来的张辽始终让曹操猜忌。即使合肥战后,曹操也不给他独立守城的机会,反而把自己最信任的夏侯惇和曹仁调来领导张辽。
  张辽能读不懂曹操的这一领导艺术吗?因此,身在合肥,张辽心理压力是很大的,他知道,合肥一战,一有不测,自己就要死,不是死在孙权的战场上,就是死在曹操的军事法庭上。张辽默念:保卫合肥就是保卫身家性命,就是保卫个人尊严。可是,独木不成林。张辽忧虑重重:乐进、李典会买我的账吗?
  不过,张辽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因为曹操早就为他准备了锦囊妙计。《三国演义》


第五十四回中有关“锦囊妙计”的精彩故事。周瑜想用孙尚香诱导刘备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然后用他换取荆州。诸葛亮给赵云三个锦囊,让他保护刘备入吴,赵云依照囊中三条妙计行事,保刘备成亲,并携新夫人安全返回荆州,使得周瑜的计谋成为泡影,只落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谈。我们找不到诸葛亮运用锦囊妙计的历史记载,反而是曹操确确实实运用过“锦囊妙计”。曹操出征张鲁前,把一个信函交给薛悌,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