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百年家书 >

第226章

百年家书-第226章

小说: 百年家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兄,你们有言,成王败寇,既然你坚决在战场见,那便战场见吧,告辞。”
    “而后凡父亲我江省境者,誓必决一死战!”
    “看你大名,你家人必然是希望你巾帼不让须眉的,你看,昱亭可好?”
    “这一年来的经过,一般人以为我黄某天生贱骨头,甘心做卖国贼,尽做矮人;我并非不知道伸腰,但国家既需要我唱这出戏,只得牺牲个人以为之。”
    “一会儿皇军进来了,大家要笑!要欢迎!中日亲善,知道吗!?什么叫亲善?我们亲了,他们就善了!”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在下周书辞,史书典籍乃一面之辞的书辞,受黎二所托,带你离开北平。”
    “那就,继续,看着吧…… 看我们……怎么…… 赢的。”
    眼前忽然就晃过一张血肉模糊的脸,挣扎的声音混杂在炮声中,那话语就仿佛她臆想出来的,她猛地坐起来,抹了把脸,就好像坐了个噩梦,半天回不过神。
    她不想再想起这样的场景,这让她难受,可接下来,无数酷烈的景象像是决堤的潮水涌进她的脑海,周书辞还没在葡萄藤下转过身,他的脚下已经全都是血……后脑勺被拍扁的日本兵,长城上被抢管烫烂的手,南苑吼叫着朝轰炸机射击的营长,那群被刺刀穿肠的学兵,北平上空升起的气球,难民无神的双眼和枯瘦的躯干,黄土中和日军遭遇的童兵,四行仓库上升起的国旗,徐州轰炸中那个新嫁娘,台儿庄年轻的小兵,边流亡边乞讨边教书的校长,赤身果体的纤夫,川江上汹涌的激流,还有那场轰炸中的盛大的婚礼……
    那鲜红的嫁衣拂过,分明就是梅兰芳那场戏中血红的灯光,还伴着咿咿呀呀的,诡异又凄厉的唱段:“狼子野心从来狠,乘铁骑入都门,国土覆灭,覆巢之下卵难存。”。
    而那些,仅仅只是刚开始。
    她却已经精疲力竭。
    这场残酷的长跑她经历了太多,几乎已经让她无法呼吸,连偶尔回忆一下都脑壳生疼呼吸困难,可她却又不得不咬牙坚持下去,明明她应该是最抱有希望的人,可是她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士兵坚韧,这个时代成就了太多的人,也历练太多的人,将她淹没在其中,只能随波逐流。
    其实这场战争已经打败了她,她知道,不仅仅是台儿庄回去后的战争综合症,更因为张自忠的死实在太刻骨铭心,成了她最深痛的记忆,那个身影倒下的那一刻,轰的一声,仿佛结束了一个时代,却又打开了一个时代,她知道她已经没有勇气去触碰了,可她也清楚的确信未来将会如何了。
    所以她等,等到了今天,等得精疲力竭。
    胡思乱想许久,她吸了吸鼻子,又端坐起来,把铜盆里的灰拨了拨,开始新一轮烧纸,每烧一会儿,就恭敬而认真的报告一声。
    “楼先生,我们打赢了。”
    “凳儿爷,我们打赢了。”
    “张奉孝,我们打赢了。”
    “周书辞,我们打赢了。”
    “卢燃,我们打赢了。”
    “廉姨,我们打赢了……”
    “张将军,我们打赢了。”
    她连着抹了好几下眼泪,又喃喃的重复了一遍:“周书辞,你看到了吗……你光说我想看,你比我还想看的……你来看看啊……”
    旁边又多了两个铜盆,竟是家人都围了过来,一起沉默的往铜盆里扔着纸钱,他们仿佛这才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人要祭奠,之前备的纸钱都不够用了,只能等一张烧尽了再放一张,没一会儿,院子里就浓烟滚滚。
    隔着围墙,低低的哭声连绵不绝,远处还有人凄厉的哭号:“儿啊!你倒是回来看看啊!”
    她的眼睛辣的泪水横流,抬头走到一边揉眼休息,透过院门往外,却看到远处一片灰蒙蒙的,灯光在烟雾中闪烁扭曲,整个城市像是起了雾,更像是被点了火。
    这一夜,全城祭奠,无人入眠,怕这是一场梦,醒来就会不见。
    毕竟这一天,四万万人盼了十四年。
    
    第221章 启程东游
    
    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后,签字仪式尚未开始,但是整个战后的狂欢却一刻不能等的进行中了。
    所有人都抛下手边的事情投身到这个属于全国的狂欢中,每一天都有游=行、各色的活动、表演和纪念,横幅和彩旗四面都是,气氛远胜过过年,即使大部分人都穷得叮当响,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扛不动旗子拉不动横幅,可这并不妨碍他们调动全身力气来笑闹。
    纵使夜夜被莫名的情绪支配到以泪洗面,白日里大家见面还是喜气洋洋,谁也不想再带丝毫负面情绪面对同胞,因为整条街上都是共苦过来的人。
    当然,盛世的表面下,也不乏暗流在涌动。
    仿佛一夜之间,“他党”的人都销声匿迹了。
    申请停职的人纷纷收到复职命令,不仅要复职,还要求更加严阵以待,同时,入“党”申请表格再次被秦梓徽和二哥带到家中,薄薄的纸片白里透黑,还带着丝丝的血光,此时来这么一出,背后含义不言而喻,顺者昌,逆者……只有黎嘉骏觉得会昌而且还不是现在。
    一家人围在那儿愁眉不展。
    “这时候严阵以待,防谁?”大哥问了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问题。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二哥道,“嘉骏说得对,只能走,而且要越快越好。”
    “那必须尽快到上海,嘉文,你可以复职,去找卢先生,请他帮个忙,战事结束,航运肯定要尽快回复,而且是政府大力扶持,你尽快将自己调到航运部去,这样我们反而更有机会离开。”
    “我也可以复职。”秦梓徽道,“一次性都走太不保险,我可以申请到江浙去接收日本人物资,现在这个任务是被派给附近的保卫团,但是已经有命令下来,要派中央的军官去组织接收和监管,炮兵事务特殊,若是可以,我有把握能争取到。”他握住黎嘉骏的手,“嘉骏是军属,我们一家可以一起去。”
    “江浙的事务,不会很吃香吗?”黎嘉骏心里隐隐激动,却忍不住疑惑。
    秦梓徽无奈一笑:“虽然你喜欢浙江没错,但你得承认江苏才是政治中心啊,去那儿的工作才是别人打破头都要抢的,我的等级,去江浙等于自我发配,别人高兴还来不及。”
    黎嘉骏都快跳起来了:“还有这好事儿!去去去!你加油啊!要争取啊!我正巧想回一趟杭州呢!”
    “回杭州?”二哥抓住了关键字,“你这么喜欢那个女校?”他阴阳怪气的,“都用上回这个字儿了。”
    “哎总之有要紧事儿!”
    “骏儿,浙江大得很,我可不能保证一定在杭州啊。”秦梓徽苦笑。
    黎嘉骏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眨眼:“你一定不忍心我跟着你四处奔波的对不对!”
    “……果然是亲老婆。”秦梓徽剩下那只手抹了把脸,毅然点头,“对!到时候你当然是在杭州当官太太的!”
    “嘿嘿嘿嘿!”
    “梓徽,你能保证吗,如果没什么把握,我们就通通门路,最后一搏了,不能出岔子。”
    “为什么不能直接去上海?”大嫂忽然问,“不是说最有可能首先启用的港口肯定是上海吗?”
    “现在不合适,那儿还有汪伪政府的残余,我们已经无党派了,不能自己给自己惹一身腥。”
    “问题倒是有一个,”秦梓徽斟酌着,“冯卓义似乎想拉拢我们,他想使把劲把我往南京调……我就是从他这儿得到的消息,我们得想个说法,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这个容易啊,不就想个理由嘛,喏,你老婆,相比上海,对杭州感情更深,就说她挂念那些女学生,还怕去不了?”二哥半是嘲讽,“反正你妻管严之名人人皆知,也不怕这一次。”
    “谁妻管严谁妻管严!”黎嘉骏一爪子挠过去。
    “你去外头问问,民=国怕老婆协会绝对有他一份!”二哥躲来躲去。
    秦梓徽却跟没事儿人似的和大哥商量起来:“冯卓义忙于打点关系,最缺的就是钱,所以现在死死的盯着我们,我以为千万不可让他知道我们的家产已经转移,否则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来。”
    大哥点头:“这几年他追随那位戴先生,行事愈发乖戾了。”
    两人这般说,便是没什么法子的意思,刚一沉默,大嫂却笑了:“你们别把事情想那么复杂啊,这些天大家那么高兴,什么事情不好商量?”
    “你也未免想得太乐观。”大哥反驳。
    大嫂的回答却是笑吟吟的站起身,披了一块纱巾,望着大哥:“当家的,仗打胜了,那么好的日子,是不是该拜访一下这些年同甘共苦的战友啊,我想着冯队长家就该去拜访拜访,我与他夫人啊,可有不少家常话要聊呢。”
    大哥还在怔愣着,黎嘉骏却已经跳了起来:“对!冯大姐还提过她大女儿最喜欢一碗水的辣子鸡呢,可得带点儿!”
    她见几个男人还没反应过来,很是恨铁不成钢:“枕边风啊枕边风,男人不好说的事情,女人来说嘛!嫂子,要我陪着去不?”
    大嫂摇头:“可不能太刻意,我也就随口提提我们家小姑子想杭州那帮女学生了,估摸着我那痴情的妹夫会卸了任去陪着,到时候冯队长往不往心里去,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痴情”的秦梓徽立马站起来:“我去买鸡。”
    全家立刻又都动了起来。
    重庆这几天人心思动,日军撤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校长要回南京重振河山,一大帮子军政人员动起来,半个重庆几乎都在翻腾,更兼数万难民归乡心切,伸长了脖子想回去看看家里的庄家和房子,民生公司的船停在岸边,再现了当年人人争相上船的景象,只是方向完全反了一反。
    大嫂的“枕头风”计划大获成功,她和冯卓义的夫人一顿忆苦思甜,两人讲到后来又抱着哭了一个下午,结果竟然惹得冯家家庭不和……他夫人一直没吃惯重庆的口味,被大嫂这么一撩拨,也闹心挠肺的想回去,冯卓义正值事业转折期,是龙是蛇就在这一念之间,哪里肯听,到后来被挠了一脑袋乱毛,焦头烂额的下死力,弄来了秦梓徽的调令,着他到浙江的地方保卫团收拢日军的物资。
    调令来的飞快,黎家人的准备则更快,确认了二哥也已经重新坐进了航运局的办公室,一家子便约好了一个月后在上海老宅见面,不容多想的上了新的征程。
    秦梓徽属于空降的长官,他连副官也没有,就带着一纸任命和一家子上了去上海的船,到时候转道去杭州,带上同去收物资的兵开始各处的工作。
    黎嘉骏心情相当激动。
    她拿出自己已经破破烂烂的笔记本,小心翼翼的翻开了最后一页。
    那里她用只有自己能看明白的简体狗爬子凌乱的写了一个笔记。
    有关她的外公。
    也是她来到这个时代,在以为自己背负了什么特别使命时,唯一能记起的,自己的家人,与这个时代有关的事情。
    她的外公,以前经常突然激动的说许多话,说到后来热泪盈眶,她听不懂外公那口因为以前常年跑船而多元的方言,有时候忍不住好奇了,就问老妈一两句,经过老妈有一句没一句的翻译,她大概知道了外公的一些故事。
    他是个典型的贫苦孩子,曾经给地主放羊,大冬天穿单衣,冻得全身是病。
    他和他亲弟弟,也就是小外公,两兄弟老大的人了还娶不起媳妇,最后两人攒的钱只够娶一个外婆,小外公牺牲了自己,一辈子未婚。
    他曾经被抓过壮丁,当时他的儿子刚刚出生,他实在不愿意去打仗,硬是趁乱逃了出来,途中被一个草药店的老板救了,才躲过一劫。
    ……那大概是他一生最深刻且伟大的壮举了。
    而随口细问了一下这件事,也成了艾珈穿越前最深刻且伟大的壮举。
    那是刚签订了《双十协定》之后,可没两天郭军就开始抓起了壮丁,那时外公只是路过打个酱油就中了招,他对这件事记忆犹新,时不时就要坐公交路过那儿,黎嘉骏偶然陪他坐了一回,发现那条路竟然就是她上小学的地方,只是后世,那儿已经成女装街,早没了救他的草药店。
    在弘道女校助教的那段时间,她早就打探好了那条路,此时那条路甚至和后世不一个名字,而叫西大街,因比邻昭庆寺,所以略显僻静,没中山路那般热闹。
    即使知道外公是后来迁到杭州的,可在杭州那四年,她还是把有印象的地方都踩了个遍,算是给自己画了个谱。
    她觉得,这次自己能见到外公。
    相比之前那些坎坷艰难,守株待兔什么的,简直不是事儿,她连用日期命名那个协定的人都感激上了,还能有比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