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庶女嫡妻 >

第72章

重生庶女嫡妻-第72章

小说: 重生庶女嫡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赟见她仓惶逃走,如同受了惊的兔子一般,又觉得这样的她才有豆蔻年岁里的活泼,不似以往看见的,沉寂的如同老妪,他觉得,这才像个小姑子。

不由得轻轻笑了一声。

明明是十三四岁的年纪,为何这胆子就那么肥?

李赟有些头痛。

罢罢罢,她若真要去,自己就护着她周全吧。

------题外话------

九郎啊九郎,叶子给你的戏份也不少了,你咋就这么不受人待见呢?你看吧,人啊果然不能做错事,尤其是千万不能得罪女人!难翻身了吧?

该——

第一百章 峙阳城(二)

如果说清水关是邕州城抵挡胡人的第一道关卡,那么峙阳城就是最后一道关卡。只要进了峙阳城,就等于打开了中原的大门。

峙阳城城墙坚固高耸,四周是险峻的山脉,易守难攻。连续十日,胡人集结了大军在城墙下叫阵,什么样的话都有。

“这两日胡人天天叫阵,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一文士看着下面的阵仗,担心的说道。

“城守大人,依我看倒不如随了那司马楚的愿开了城门罢!”另一文士说道。

“你说的是什么混账话?城门一旦打开,谁还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胡人?华夏几千里沃土难道要拱手让人吗?”

城守杜大人看着下面的胡人叫阵,一手负在身后,一手摸着下巴上的胡子,紧锁着眉没有说话。

“九郎来了——王九郎来了——”有人叫道。

“王九郎——”

“王九郎——”

在他经过的地方,众人纷纷行礼问候。王九郎的脸上依旧是挂着浅浅的笑容,轻轻颌首回礼。

“杜大人!”他在城守面前站定,双手一揖行礼。

“九郎——”杜大人侧身避过他的礼,双手一叉还礼。

王九郎和他并肩站在城墙上,看着下面乌压压的胡人,嘴角的淡笑渐渐的收了起来。

“大人——”有一小将对他行礼说道,“不如给属下一支人马,出城迎战便是!”

“袁将军万万不可!如今城中守军也只有千人之数,怎敌胡人万人之数?”

“难道就这样等死吗?”袁将军红着眼叫道。

杜大人身边的幕僚不再说话了,荒年中,军粮本就不多,司马楚命清水关守军撤走的时候,又在峙阳城中带走了一部分军粮。如今,这城中粮草也只能维持几日光景了,更何况还有水。

“哼!”有一人嗤之以鼻,“我早就说过,司马大人又手谕,让你们往后方撤,你们偏不听,如今被困,等到粮草吃尽,就等着胡人进城杀戮吧!”

“兴元先生难道要做那千古罪人?谁人不知,一旦这些强盗进了城,受苦的将是千万的百姓?兴元先生难道想做那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蒋子敬反讽道。

“你——”兴元气极,“即便撤出峙阳城,那也是城守大人奉上谕而为之,何来千古罪人之说?”

“哼!兴元先生这是要陷郡守大人于不义吗?”

“你——”

“好了!”杜大人轻喝,转过身来对着王九郎说道,“九郎,城中粮草已然不多,守军坚持不了多久,到时唯有撤军一途。九郎,我不能拿千余将士性命开玩笑。”他沉声说道。

“杜大人这话说的,你不能那士兵的性命开玩笑,难道就可以拿千千万万中原百姓的性命开玩笑吗?”蒋子敬冷笑着说道。

杜大人没有理会他,对着王九郎说道,“九郎,最多五天,五天后我便撤军。不然,司马大人不好交待。”说完,也没有理会王九郎,带着手下下了城墙。

“九郎,他这是不把你放在眼里啊?亏你还送给他那么多粮食!一群贪生怕死之辈!”蒋子敬对着杜大人背后啐了一口,“鼠辈!”

王九郎看着下方的胡人,眉头微微拧起,良久,将目光调向了远方,轻轻的叹了一声。忽然,一支箭矢飞了过来,从蒋子敬身后突然蹿出一个人将王九郎用力往后一拉,幸而那支箭快到城墙上的时候,没了后力掉了下去。

“请九郎下了城墙。”暗卫对着王九郎说道。

王九郎没有多说什么,带着蒋子敬下了城。

……

……

接连几天的急行军,让郑若吃尽了苦头。每日坐在马车中,颠簸的骨头已经散了架。就是一直跟在马车边的周珏,这几日话也少了许多。

还有两日就可到峙阳城。

夜幕再一次降临,郑若和周珏坐在火堆旁吃着手里的干粮。李赟走了过来,对着周珏说道:“你能保证阿若不会受到半分伤害吗?”

周珏的动作一顿,站起身来,轻笑了一声,“就是我死了,都不会让阿若有事。”

李赟面无表情的说道:“你最好不要死。”

郑若起身,看着他身后肃整的士兵,皱着眉,问道:“李大哥,你是要……”

“偷袭,抄到胡人后方,烧了他们的粮草。没有粮草,他们自然退兵!”

“整个辽西都是大旱,想必胡人也不可能有充足的粮草。可若是烧了他们的粮草,没有了退路,他们会不会更加疯狂的进攻峙阳城?没有退路,他们只有往前冲!”

不仅是李赟就是阴夙,周珏,还有慕剑秋都没有想到她一个小姑子居然能够有这样的见解,不由得看着她时,都带了一丝诧异和赞赏。

“小姑子所言有理,不过峙阳城里的守军也不是吃素的,峙阳城的城墙高大而坚实,胡人们没有好的攻城器械,想必一时半刻也攻不下峙阳城。到时粮草没了,前方又受挫,他们只能退兵。”阴夙第一次对着一个小姑子耐心的解释战场的事儿。这几天他厚着脸皮跟在李赟身边,吃他的用他的,李赟虽然没有明说要他投诚,可正是因为这样让他觉得这样的人才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不会趁人之危,心中反而对他有了一些佩服之心。

李赟自然知道他的这些变化,阴夙归于他麾下,也不过是时日的问题罢了。当初王九郎曾提起过阴夙此人,后来郑若又对他说起过,这人傲气很重,只可软磨不可强硬。没想到,还真的被她料中。这几日他毫无怨言的供给,终于慢慢的收服了他的心。

郑若听了阴夙的解释,便不再多言。阴夙此人,她是知道的,上一世的时候是李赟的左膀右臂也不为过,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既然这么说,就有一定的道理。可她总觉得,他们似乎忽略了一件事。可却怎么想不起来,是什么事儿。

“如此,李大哥你们可千万要小心。”她叮嘱了一声,“愿你们旗开得胜!”

“放心,小姑子,有我阴夙在,不会让人上了李兄弟一根汗毛,就等着好消息吧!”阴夙哈哈笑着说道。

他这话说的有些暧昧,李赟看着郑若的目光柔和了些,彷佛也在说叫她不要担心。可慕剑秋和周珏却皱起了眉头,两个人面带不善的看着阴夙。

“你们要保护好郑若。”李赟整了整衣甲,郑而重之的对着周珏和慕剑秋说道。

“哼——”周珏从鼻子里冷哼了一声,从后腰处拿出鹅毛扇,在胸前摇了摇,“李兄还是管好自己吧!”

“阿若,要小心。”李赟又不放心的对郑若吩咐。

“放心吧,李大哥。”

李赟点了点头,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不再多言,翻身上马。双腿一夹马腹,率先冲了出去。阴夙紧跟其后。

慕剑秋和周珏的人马,李赟一个都没有带走,悉数留下来,保护郑若。

看着五百多人远去的背影,周珏喃喃说道:“五百人对上万胡人,唉……无异于痴人说梦……”

郑若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周珏立即闭上了嘴。

郑若回过身,看着前方融入夜色中的军队,心情有些沉重。她也知道这五百人对胡人是螳臂挡车,可是,她只能选择相信,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祝福。他们若败了,她的重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阿若放心吧,我的武功也不弱,有我保护,不会让你有任何差池的。”周珏走到她身边,难得认真说道。

郑若没有接过话茬,回到了车厢里,躺下歇息。李赟没有带走这百来十人,让她心中有些郁闷。总感觉自己跟来,是添了乱。不然,这些人完全可以跟着他上战场,多一分胜算,可是现在却只能留下来保护她。

唉——

周珏坐在火堆旁,拿出了一支萧,吹了起来。

箫声悠扬,郑若睁着眼睛看着车顶,总觉得有什么东西遗忘了。努力回想着,却因为太过疲累而深深的睡了过去。

……

……

峙阳城城守杜大人的府邸就在衙门里,其中最好的别院让给王九郎。此时,夜已深,别院中的灯却未熄。

天气依旧炎热,因为临近西域,还多了几分干燥。蒋子敬不断的用折扇扇着风,却依然是汗流浃背。反观坐在上首挑灯夜书的王九郎,永远都是一副清清爽爽的样子,不像他这般狼狈。

“我说九郎,你这书信,每日都写,不下十封了吧?那司马楚就是个鼠辈,上面拿捏着他的命门,他哪敢不从?依我说,你这十几封信都是白写,白白的花费心思。”

王九郎将写好的书信往后一递,像往常一样,蒋子敬依旧没有看见暗卫是从来出现的。

“亲手交给司马大人。”

“喏。”暗卫领命而去。

“唉——司马楚是鼠辈,他的手下一个个都是鼠辈。九郎,你说我们是与峙阳城共存亡呢?还是早日卷了铺盖走人?”

王九郎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拿起瓷杯浅浅的饮了一口茶,道:“我看你白日说的那么慷慨激扬,应该是愿意和城池共存亡的。难道你想做千古罪人?”

“哈哈——”蒋子敬干笑了两声,“九郎真爱说笑,谁不怕死?这清水关是司马一族要开,关我屁事?再说我们守在峙阳城也快二十天了,对得起中原百姓了。九郎,咱还是赶紧收拾了,早些走吧?”

“要走你就走,我不走。”

“九郎——”

“无需多言,我意已决!”

------题外话------

今天有些卡文了,写这文这几个月来,第一次卡文。叶子要理一下大纲……

谢谢亲的支持!

还有,男主一早就定了的——

九郎哎,叶子一逼,拥护你的亲出来冒泡了——

哦呵呵呵——

第一百零一章 怎么办?

深夜,峙阳城城守府书房内,杜大人案几上的油灯忽明忽暗,他一手支撑着头,另一手揉搓着眉心。

“大人,我们已经在此坚守了近二十天,也算是全了当年王九郎对你的情分。司马大人那里一直来信催促,若再不撤走,恐会和司马大人生了嫌隙啊——”兴元对着上首的杜大人说道。

“兴元先生亏你还以士自居,为士者当心系百姓,你这一退,等于开了门户给那些如狼似虎的胡人,这么做你对得起中原百姓吗?”坐在他身边的另一个布衣青年出声反驳。

“陵南先生莫非是在说司马大人的决计,只是为了祸害中原百姓?司马大人如此做自有他的深意,你我怎可妄自猜测?有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我在此近二十天,已然抗命。陵南先生难道还要陷杜大人于不义?”

陵南哼了一声,转过头去对着杜大人说道:“大人,峙阳城中还有王九郎——”

兴元打断了他的话,“笑话,难道他一个黄口小儿还能比得上司马大人?他一人还能挡得住万人胡人杀进城中?”

“兴元先生既然知道胡人进城要开杀戒,为何还要出言相逼杜大人开城门?再者,王九郎可是琅琊王氏嫡支!”陵南说道。

“琅琊王氏又如何?还不是屈居司马之下?”

“哼!鼠目寸光!”陵南冷哼,“若是王九郎在此出了事,司马大人定然有人会保住,可是有谁来保杜大人?有谁来保你我?”

兴元脸色一变,他倒是没有想到那么多,真如陵南所说,王九郎在这里出了一点儿事,第一个被推出去的人就是他们。

“好了——”杜大人有些头痛的挥了挥手,“尔等勿需多言。我与王九郎已经约定五天之期,明日是最后一天,王九郎不是言而无信之人。兴元,你命人前去收拾一番,后日便撤走。”

陵南起身对他一揖,劝道:“大人,我看王九郎是不会离开峙阳城的。”

“也由不得他了,到时即便是绑也要将他绑走!”

“大人,我总觉得九郎在等什么,不如再留下静观其变。”陵南还欲再争。

“留下?陵南兄是要杜大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罔顾司马大人的命令吗?”

陵南白痴似的看了一眼兴元,为他的冥顽不灵而叹气。不与他争辩,转头看向杜大人。

杜大人何尝不知这一退,就成了千古罪人?可是,他有他的苦衷,他的嫡子被司马楚捏在手里,他能够拖延近二十天的时间,对王九郎可以说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到现在,他那嫡子还不知是死是活呢。

“不必再说了,兴元按照我说的去办吧……”杜大人无限叹息。

陵南心酸的闭了闭眼,对着杜大人一揖,说道:“陵南与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