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十龙夺嫡 作者:凤鸣岐山 >

第376章

十龙夺嫡 作者:凤鸣岐山-第376章

小说: 十龙夺嫡 作者:凤鸣岐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腊岛安顿,朕可以给所有马六甲之移民以五年免除各种赋税之优待,另给予一定的安置费用,具体数额再议,若有抗命不从者,杀无赦!再者。此次江西暴乱皆通省官吏无能所致。甚失朕望,着二阿哥弘扬到江西理事。与移民一事一并办理了。卿等有何异议?”
  有何异议?瞧胤祚这话说的,他自个儿都已经是下旨意了,还问大家伙有何异议,谁有那个胆子跟胤祚这个强势皇帝说不行地,再者,移民十万在大清又不是没有先例,虽说清初那会儿两广填四川只是在国内移民,但路途也算不得近,于是乎一帮子朝臣人人称颂不已,唯有大阿哥弘历虽是口中称颂,可眼中却闪过一丝的异色,脸皮子好一阵子抽动。
  在一片称颂声中,施世伦站了出来,略一犹豫道:“圣上,此次我大军远征,一举剿灭英格兰、荷兰两国联军,实是前所未有之大捷,然,我大清与英格兰原本就处于交战之中,灭其舰队原属该当之事,可荷兰一向与我大清通好,虽说有资助英格兰之嫌疑,不过我大军将荷兰全军剿灭,似乎过了一些,再者圣上原意只是要教训一下荷兰人,如此一来若是引起海外诸国之恐慌,对海外贸易似乎有些不利,此事恐须慎重解决,此臣之愚见耳,请圣上明鉴。”
  范时捷对施世伦的话却甚是不以为然,立马站了出来反驳道:“圣上,臣以为施中堂此言缪矣,姑且不论我大清事先已经对荷兰人提出过警告,荷兰人的下场不过是咎由自取罢了,更何况我大清煌煌国威,又何须顾及那些化外小国之感受。”
  诚亲王管地是外交。又曾搞过海外贸易。对于两者都熟捻得很。此时见两位军机大臣争了起来。所争地事儿又是外交上地事物。顿时有些沉不住了。忙出列道:“启禀圣上。臣以为十四弟领大军在外征战。灭荷兰人定是有其必要。臣不懂战事。自不敢妄加评论。不过此事关系到我大清之声誉。臣以为还是得慎重善后为妥。”
  嘿。这帮子朝臣总算是放开了眼界。不再只盯着国内。懂得考虑世界大事了。这倒是个不小地进步。唔。荷兰佬灭了也就是灭了。这殖民地到了老子手中当然是不可能还出去地。不过巴达维亚那一带虽有不少利用价值。但将其并入我大清地意义却不大。一帮子土著人口多不算。还他妈地尽是懒鬼。根本不配做我大清之子民。就算作为倾销工业品地市场都不怎么合格。也就是个资源出产地地价值罢了。国内地商品经济马上就要启动。没了欧洲市场可是不行地。荷兰人还是有一些利用价值地。倒也没必要一棍子打死。胤祚心思动得飞快。电转之下便有了决定。不过并没有马上宣示。笑着一压手示意众臣安静。看了眼始终保持沉默地弘历问道:“弘历。尔对巴达维亚一事有何看法。说来与朕听听。”
  胤祚这话一出口。众臣立马安静了下来。所有人地目光都集中在了弘历地身上。人人都在揣测胤祚问话地目地何在。一时间一股诡异地气氛在房内悄然升起。弘历没想到胤祚突然问到了自己头上。顿时愣了一下。脸涨得通红。脑筋转得飞快。略一沉吟道:“回皇阿玛地话。儿臣以为十四叔灭荷兰兵之事必定是战略需要。此事毋庸置疑。既然巴达维亚一事已成事实。我大清自没有退让地理。儿臣以为可以效仿马六甲将其并入我大清版图。或是像荷兰人一般只取其利不据其地。”
  嗯哼。有点想头。不过却还没有答到根子上。胤祚笑了一下。接着问道:“那我大清该如何与荷兰人交涉?”
  弘历咬了咬唇。想了想道:“败军之将何以言勇。我大清既然是全胜。岂能容其有讨价还价之余地。”
  唉。这孩子心气实在是太高了些。什么都想要到最后只怕什么都得不到!胤祚心中一黯。不由地再次想起弘历抓周地往事。心中伤神不已。不过却也没有再多问。转头看向诚亲王允祉道:“三哥。朕以为十四弟此举甚合朕意。不过与荷兰人地交涉却尚须三哥多费费心。这样罢。巴达维亚既然已经占了。朕也没打算还。就依照荷兰人地老例照常管着便是。但有一条朕知道巴达维亚那地儿气候好。稻子一季可以三熟。粮食终归是我大清地命脉。就将那地儿整成个粮仓也成。至于荷兰人方面嘛。此次所有俘获地荷兰人一体开释。除战舰之外。商船、货物全部归还其原主所有。将荷兰人地商贸配额加高两成。准许其在我大清管辖下之南洋口岸自由贸易。嗯。若是欲跟我大清签订双方自主贸易协定也可。这是朕地底牌。该如何谈就由三哥去把握好了。如此可成?”
  胤祚这道旨意里头包含着众多的信息,可以操控的地方极多,允祉是外交老手,一听便明白其中的奥妙,一想到可以再次好生敲一敲荷兰人的竹竿,心里头立马美得直冒泡,哪有不答应的理儿,紧赶着上前跪倒在地,笑容满面地回道:“臣谨遵圣命。”


第499章釜底抽薪
  远卓八年七月初一,内廷诏书连发,天下为之震动,海外大捷的消息经明诏、《京师纪事报》之宣扬,飞快地传遍了天下,原本因白莲教起事而有些慌乱的民心为之振奋,飘荡在神州大地上的战乱阴霾为之一扫而空;八旗商号资产拍卖一事提上日程,更是令天下瞩目,有心之人立马上蹿下跳起来,恨不得立马提上钱袋子冲杀一番,也好分上一杯羹的;原本正因商、农孰重孰轻争论不休的冬烘学者们却被博学鸿儒科的即将开始吸引了眼球,有资格参加此项科举的一杆子鸿儒们立马忘记了争议,开始全力准备即将到来的这场特科。
  博学鸿儒科的起源要追溯到唐玄宗的头上,此等特科不同于寻常的科举,录取率高得惊人,录取人数达到参试人数的三成左右远远高于普通科举那可怜的百分之几,参试者资格由各省根据朝廷颁布的标准加以审核并推荐,由各省督抚派人派车护送到京,直接参与殿试,中选者立刻授予官职。
  博学鸿儒科说穿了其实就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当初康熙老爷子就没少玩过这一手,很是将当初民间那些反清复明的所谓儒家子弟收拾得服服贴贴的,这会儿胤祚为了达成平息商农之争自然也是毫不犹疑地依葫芦画瓢来上一回。还别说,见效快得很,忙着走路子试图攀龙附凤的冬烘们这一回可是忙乎着去走门路了,啥子商农之争也就顾不得许多了,毕竟个人的前程要紧不是吗?
  满意,很满意!扬汤止沸到底就是不如釜底抽薪,也真亏灵皋想得出这么个妙计来,这回好了,大家伙官瘾一上来,啥子原则之类的狗屁全都扔一边去了,呵呵,还真有意思!胤祚一边看着各省督抚报上来的参加博学鸿儒科的人选。一边心中暗笑不已:这才多少时间啊,娘的,连半个月都不到,一起子手脚麻利的儒家子弟竟然都将手续给整完了,这等瘾头真是令人钦佩的,若要是办实事都能有当官的劲儿。这大清地天下早就是路不拾遗的人间胜景了。
  “圣上,二阿哥到了。”正当胤祚笑呵呵地躺在摇椅上看奏章的时候,司礼太监高年英溜达了过来,小心翼翼地禀告道。
  “哦,宣罢。”胤祚这才想起自个儿头前让人去传唤过弘扬,也没在意,随口地吩咐了一句。
  “儿臣叩见皇阿玛。”一身整齐贝勒服饰的弘扬快步走入房中,一头跪倒在地,大礼参见道。
  “免了。”胤祚依旧靠在摇椅上舒服地摇着。轻轻抬了一下手道:“扬儿,此次出差江西是尔第一次到地方办差,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想来你心中也都有数了罢。朕也不想多说,可有一条,该你管的管,不该你管的就别管,记住了没?”
  “回皇阿玛地话,儿臣记住了。”弘扬恭敬地回道。
  胤祚点了下头道:“那就好,嗯,朕打算让萧遥参与博学鸿儒科,此次就不必跟你一道去江西了。”
  头前弘扬曾向胤祚提出过让萧遥参与科举之事。不过两个多月过去了,却始终没等到胤祚的回答,甚至原本要求萧遥给出答案的最后期限六月初八都没见胤祚有何旨意,这令弘扬着实有些子摸不清圣意之余,也误以为胤祚准备牺牲逸雪格格的幸福了,在自个儿心中为大姐和萧遥的不幸伤神之外,也为自个儿能保住萧遥这么个强力军师而暗自有些高兴,却没想到都到了准备出差江西了,胤祚突然来上这么一手。登时就愣住了,疑惑地看着胤祚,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怎么?尔对朕地决定有意见?”胤祚连身子都没抬。瞥了一眼弘扬。淡淡地问道。
  胤祚这话重得很。弘扬立时就吃不住劲了。慌忙跪倒在地。磕着头道:“儿臣不敢。”
  “嗯哼。那就这么定了。明日一早尔便要动身。先回去准备好了。至于萧遥嘛。就先安排入住博鸿院罢。朕乏了。你跪安去罢。”胤祚摆了摆手。面无表情地说道。
  博鸿院是此次为了举办博学鸿儒科而由礼部特地整理出来。专门用于接待赶考地鸿儒们地一个庄园。住宿地标准待遇都很高。这一点弘扬倒是清楚地。此时见胤祚主意已定。弘扬也不敢再多说些什么。恭敬地磕了个头告退而去。
  “圣上。二阿哥这头地事情好解决。大阿哥那儿怕就没那么容易喽。圣上是不是也该动一动了。”弘扬刚退了出去。一直坐在屋角蒲团上安静地看着书地方苞突然笑呵呵地开口说道。
  废话!要是好办老子自个儿早办完了。哪还要你方灵皋来帮衬着。胤祚斜了眼用书本挡着脸面。一副专心看书样子地方灵皋。没好气地哼了一声。满心眼里不高兴。可也没法发作。说实在地。方灵皋出地这个釜底抽薪地主意其实并不完全合胤祚地心意。只可惜胤祚费尽了心思也想不出更好地主意来。也只能先这么着了。这主意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大家伙不是要闹家务嘛。咱把你们地谋士全收了。看你们如何闹去。当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好处理地。没个正当理由。哪怕胤祚是皇帝也不可能强行下诏要儿子们交人地。那些个博学鸿儒科除了安抚一下乱议朝局地冬烘先生们之外。也就是个消弱阿哥们地手段之一。
  “唔,是不是太急了些,左右离博学鸿儒科还有个把月的时间,再等等如何?再者,人来了,该如何安排也是个大麻烦,朕还得好生想想,嘿,灵皋先生以为如何?”胤祚想了想,斟酌了一下语气,试探性地问道。
  方灵皋如此心思灵巧的一个人,如何会不知道胤祚的顾虑何在,不就是怕人收上来了,一个安置不妥,不但起不到削弱阿哥们的势力,反倒为阿哥们之间的争斗加上一把火的,眼瞅着胤祚发问,方苞笑呵呵地放下了书本,起了身,慢慢地踱到胤祚身前,摊开了手中的一张小纸条,诡异地一笑道:“安置地问题有何难的,圣上请看。”
  嗯哼,这老东西,亏他想得出来!胤祚将手中的纸条揉成了一团,哈哈一笑道:“来人,宣弘历、曹限东即刻入园觐见!”
  弘历、曹限东来得都很快,不过一刻多钟的时间,被宣旨意的太监催促得半死的主仆二人便来到了畅春园外,不过令弘历意外的是胤祚并没有先见他,反倒是将曹限东召进了烟波致爽阁中,这令弘历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心情更是糟到了极点,在阁外站立不安,不停地踱来踱去。
  “尔便是曹限东?”胤祚一双眼死盯着跪倒在地的曹限东许久之后,突然开口问道。
  “是,草民曹限东,山东淄博人,康熙三十八年中的举。”跪伏在地上地曹限东连头都不敢抬,语带颤音地说道。
  “嗯哼,那个三府两院制可是曹先生地手笔?”胤祚淡淡地问道。
  曹限东的身子猛地一颤,头伏得更低了些,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禀圣上,此是大阿哥之功劳,草民不过只是做些修补润色之事耳,实不敢居功。”
  “哦?哈哈哈”胤祚突地发出一阵大笑,摆了下手道:“朕地儿子有多少本事朕又岂会不知道?嘿,曹先生别忘了这是御前,欺君可是抄灭九族的大罪!”
  曹限东磕了个头道:“草民不敢妄言,更不敢贪天功为己功,再者圣上乃尧舜之君,又岂会行桀纣之举。”
  呵呵,好一张利嘴嘛,这小子还真有点料子的!胤祚自然知道自个儿身上的煞气有多重,能抗得住自己威压的人已经是少得可怜了,而敢在自个儿面前畅言的就更是少之又少,眼瞅着曹限东词锋锐利,心中倒真起了爱才之心,再者胤祚对那个三府两院制其实也很是欣赏的,之所以没有马上执行除了因是继位人选的关系外,更主要的是时机未至…司法独立很好,很强大,确实能保证一定程度上的吏治清明,但却不是说说就能成的,至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