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以待天倾 >

第143章

以待天倾-第143章

小说: 以待天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长须男子击了天觉两掌,逆气冲入心脉,已如废人一般,被天弘一推,热血又冲口而出,连七窍中也溢出血丝。他初时神智混乱,此刻却清醒了许多,眼见天觉瘦小的身躯软软地垂在天弘臂间,目中忽流下泪来,强自爬起,向天觉尸身拜了两拜,跟着冲那红衣人道:“尊主有召,我兄弟二人即刻赶来。阁下若念我等效死之心,望能好生看护我弟,保他平安离开嵩山。”

那红衣人听他这般讲话,知他已存死志,忙道:“岳三侠尽管放心。在下舍却性命,也要护令弟周全。待此间大事一了,在下便将他送往敝处,精心疗治。”那长须男子点了点头,向躺在不远处的矮壮男子看了一眼,突然挥起一掌,击在自己额头,掌力催送,登时将头颅击碎,脑浆四散飞溅,有少许落在天觉尸身上。

众人见他自戕谢罪,无不动容:“这大汉以死抵罪,实是万中无一的磊落男子,可惜受人挑拨,白白送了大好头颅。”那矮壮男子见兄长殒命,大叫一声,晕了过去,口中流血不止,也不知能否活命。二人为人作嫁,一死一残,岳氏一门自此衰微不振,实与此役大有关联。

天弘见那长须男子颅裂而死,心中大悔,知此人虽有过失,罪不当死,若非自己人前斥责,激起他一腔热血,断不会羞愧轻生,跺了跺脚,忽向倒在一旁的几名黑衣人冲来,挥起一掌,拍向一人顶门。他早看出天觉是中毒而死,一掌击下,劲力十足。那几名黑衣人被天觉踢中穴道,动弹不得,见天弘要下毒手,尽皆惊呼失声。

那书生与疤脸老者站得虽近,但恨几人使毒害人,便不上前。那红衣人相救已然不及,一闪念间,又觉少林僧行凶杀人,也未必不是好事。

天弘手掌拍落,堪堪击在那黑衣人头顶,忽听天心高声叫道:“师弟不可鲁莽!”天弘收势不住,掌向斜划,拍在那黑衣人左肩。那黑衣人大叫一声,登时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天弘收回掌来,怒视天心道:“这几人害了天觉师兄,为何不让他等抵命?”天心避开他目光,强掩窘态道:“我寺僧人从不杀生,这几人罪孽深重,日后自受天惩。”

众人闻听此言,都是一怔:“少林僧果真习了邪技,哪会在乎杀几个江湖人物?那瘦小僧人既死,众僧便杀了几名黑衣人为之偿命,也不为过。天心故作慈悲,明摆着外强中干,心虚无力。我等适才畏之如虎,可让他骗得不轻。”当下人人振奋,多数人面带冷笑,对众僧投去轻蔑的一瞥。一干畏死之徒,顷刻间变成骄慢之旅。

妙清前时恐众僧凶性勃发,一直躲在众黑衣人当中,伺机逃窜,这时看出端倪,顿时摆出一副凛然无畏的神情,走到那红衣人身后道:“适才天觉临死之时,曾向人群中哀恳求助。老衲胡乱猜测,这场上必有少林派的帮手。”

那红衣人恨他缩首人后,哼了一声道:“此事我早已知晓,不必你再来罗嗦!”妙清见他不悦,忙躬下身去,连连称是,又满脸堆笑道:“尊驾可能有所不知,按说少林派在江湖上分枝虽多,但所习各有偏重,门下自来难出傲世之才。老衲猜想,天心此次邀来的帮手,十有八九会是那个小魔头。”那红衣人道:“哪个小魔头?”妙清诡秘一笑道:“便是多年前被天心逐出少林的小僧。”

那红衣人道:“是主人时常提起的那个小僧么?”妙清点了点头,沉吟道:“照说这小僧得了周应扬衣钵,理应召唤群魔,再起波澜。不知为了什么,他却投入秦晋流贼营中,做起打家劫舍的勾当。老衲当年在显通寺见到他时,尚不知他真实身份,及后想起,这魔头确是一身匪气,是块天生做贼的材料。”

那红衣人不愿听他唠叨,又问道:“主人常夸他非比寻常,日后必成大患,却不知他武功究竟如何?”妙清笑道:“这小魔头武功虽较老衲为高,比之尊驾便差了许多,事隔几年,想也不会突飞猛进。此番他若赶来,或许招来几名魔教余党,为他撑腰坐阵。果是如此,不知尊驾如何行事?”说罢盯住那红衣人,一脸的不怀好意。

那红衣人听了这话,无端恼了起来,厉声道:“他等若来,我自要一并除去。你这秃厮怎敢多问!”妙清见他动怒,忙赔罪道:“主人将这副重担交给尊驾,老衲自当唯尊驾之命是从。适才之言,并无它意,尊驾切莫多心。”

忽听南面人群中有人嚷道:“少林僧邪技缠身,都已成了鬼怪妖魔,可大伙存了伏魔之心,谁又怕他的邪技伤人?在下老恩师过世得早,没传授我什么高明的手段,只是在江湖上闯荡久了,这胆量倒练出一些。今日薛某明知妖僧在前,也要迎难而上,为武林降魔除怪。”这人中气充沛,字字铿锵,语中大有舍身取义,蹈难赴死之意。众人听来,心中暗笑:“这厮看出众僧心虚,方敢跳出来故作姿态。适才那瘦小僧人技压全场,众心惶惶之时,他又在哪里?”

只见人群中昂首阔步走出一人,年约四十岁左右,面如银盆,眉浓眼亮,身材魁梧高大,仿佛庙中供的护法金刚,神情异常威武。此人一出场来,众人都不约而同地盯住他手上兵刃,心道:“又不是冲锋陷阵,这厮拿它做甚?”原来这大汉手上竟托了一杆长约丈二的青龙戟。众人久在江湖,从未见人以此为器,顿时心生好奇。

这大汉健步走出,浓眉一挑,冲那红衣人施礼道:“常言道:‘朋友应急,义当披发缨冠以救。’薛某虽不配与阁下论交,却愿为阁下分些忧劳,挡群僧汹汹之势。”那红衣人还礼道:“薛兄弟临危不惧,确是空群之选。此情此心,在下没齿不忘。”那大汉哈哈一笑,脸上似添了十分光彩,大戟一挥,点指众僧道:“一班妖僧!可有人敢与薛某较量么?”说罢将大戟往地上一搠,肆无忌惮地笑了起来。众人见他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分明是故示胆豪,要讨那红衣人欢心,均露出不屑之意,心道:“此人面凶骨媚,不似有真实本领,即便众僧未习邪技,教训他也非难事。”

天弘怀抱天觉,高声喝道:“你要找死,那也容易,不必哇哇乱叫,脏了众人耳朵!”快步走向众僧,将天觉尸体轻轻放在几名老僧脚下,顺手从一年轻武僧手上接过木棍,飞身跳回场中。众僧眼望天觉尸身,又有不少人落下泪来。天心偷望一眼,便不敢再看,移目场中,暗暗为天弘担心。

与此同时,那红衣人已命数名黑衣人入场,将岳氏两兄弟和地上几名黑衣人抬到场边。几名黑衣人穴道被封,个个如痴如呆,做失魂模样。那红衣人指戳掌揉,竟不能解穴令起,不禁钦佩天觉功深别样,等闲难识。

那大汉见天弘挥棍上前,横戟笑道:“此戟本是一条龙,张牙舞爪向前行。薛某艺成之后,专扎虚名无实、不通世理之人。这位师傅蛮横任性,正可归于此类。薛某今日卖卖力气,管教你身上多几个透明窟窿。”仰面大笑,气焰甚是嚣张。天弘大怒,抡棍便打,棍上风声呼呼,声势夺人。那大汉见他一条棍挟风打来,并不慌乱,戟自斜出,刺向天弘小腹。这一刺后发先至,潇洒舒展,一式中附了黏、缠、滑、挑诸法,如苍龙破雾而出,尾动头摇,丰采多姿。众人见他一刺间形神威武,刚柔难辨,都“咦”了一声,诧以为奇。

天弘眼见戟来,连忙撤棍封挡。棍戟相交,忽觉一股粘连之力传上棍身,对方长戟看似不丢不顶,却又有向外抛带之意,若非自家奋力抓棍,木棍几乎脱手而飞。惊愕之下,忙运力抖棍,震开长戟,跟着抡棍横扫,击向那大汉头颅。他抖棍时用上真力,握棍比平素紧了几分,一棍扫出,不知不觉中已犯了棍法之忌。

但凡使棍,皆须松肩活肘,以肩摧力,从腰发力,而后力贯棍尖,方得棍法之妙;执棍稍紧,动作自然迟笨不灵。那大汉趁机出戟,“嗤”地一声,将他左肋下僧衣挑破。天弘大惊,疾向后退,只觉肋下隐隐作痛,却未看清对方如何出戟。众人注目观瞧,也只见那大汉戟头一闪,天弘肋下便着,个中变化之妙,竟如电光石火一般,一闪即逝,无从领会。

那大汉一刺得手,抽戟笑道:“我这杆戟以十二字六法为本,补以连环变化之法,相生为用。我适才只使出贴靠之护法,你便招架不住,其它封、进、闭、化诸法奥妙无穷,你更加难识其妙。少林棍法一向驰名天下,原可与我这戟法斗上一斗,可惜你未得棍法精髓,这般斗来也是无趣。不如你暂且回去,将传你棍法之人叫来,我与他见个高低。”

天弘脸色铁青,沉声道:“施主休要夸口,咱二人再来比过。”向前踉跄一步,一腿高高荡起,一腿足尖点地,脚起棍动,棍转身随,仿佛疾风卷叶,腾起丈余,棍自空中砸落,身子却如颠似倒,怪状连连。那大汉微微撤身,运戟刺其腰肋,因不知对方有何名堂,连环三戟,皆用虚招。天弘不闪不避,大棍劈头砸落,猛然间在空中拧腰翻滚,腰力传上棍身,棍端立时重逾千斤。

那大汉未料此变,不敢横戟接棍,托戟斜行,反身刺其双足。他早知少林僧功力醇正,这一戟似刺似架,有心一试对方棍上力道。棍戟相碰,那大汉虎口一麻,大戟险些脱手落地,不由一惊:“少林僧人,果然功力扎实!”当即向旁圈走,抖戟如花,以备不测。

天弘落下身来,仍以一足点地,一足前后虚荡,身子前仰后合,散乱无规,手上棍棒频频击出,似乎没了章法,但一棍紧似一棍,一棍重似一棍,棍棍皆攻敌要害,凶猛准确。

众僧见他舞棍如风,身乱步活,渐渐露出癫狂之态,而棍在其手,却似活了一般,两头交打,梢把翻飞,均想:“本门棍法讲究势势相连,招招紧凑,其中尤以换把之法最难掌握,须达到两手忽隐忽现,双臂开合无迹,换手而不见其手的境界,棍上方能生出巧劲。若再补以腰胯之力,便可在抖腕之时,力透棍尖,打出寸劲。天弘师傅故意乱了身法,是为了倾注腰胯之力于棍身,以便放长击远,劲力顺达。他这套棍法我也练过,但要使得这般癫狂无羁,而又巧妙快捷,我便不能。”

原来天弘所用棍法,乃是少林棍法中一套十分难练的“疯魔棍法”。此棍法由宋末一位在少林挂单的僧人所创,据传此僧终日在少林饮酒食肉,佯做痴狂,为众僧所恶,惟棍法为全寺之冠,人不能敌。故众僧虽有不喜,仍将此路棍法归入少林一宗,遗教子弟。天弘十余岁上得授此路棍法,研习多年,尽窥秘奥,一经施展开来,顿时周身是棍,将自己罩在棍影之中。众人见他犹如凶魔附体,棍棍凶狠无比,如兽欲噬,还道他这棍法百怪千奇,非生具异禀之人不能舞得如此酣畅淋漓。却不知这“疯魔棍”乃是一路迷心乱性的武技,若无极大定力,实难达到情移而神定、身乱而心平的境地。当年那酒肉和尚恨少林僧百般刁难,有意将这套棍法授于群僧。少林僧视为神技,从未想过这棍法中已伏下摄心之患。天弘习成此棍,一直没有施展之机,这时得遇强手,愈斗愈凶,心中魔障渐起,斗不多时,已有些收束不住。

那大汉任天弘占了十分攻势,大戟虚实夹杂,得机则进,失利则护,不与争锋。待天弘一路棍法使到极致,忽开口道:“这路棍法还算不错,只是漏洞多了一些。大师已出尽风头,也该薛某露露脸面了。”双把一合,长戟斜斜钻入天弘棍网之中。他这戟法似乎不管方位,不论高低,不分里外,皆走斜行,一旦出戟,确似游龙一般,得隙便入。明明天弘舞棍如风,护得周身上下风雨不透,他一戟刺来,却似毫无阻挡,一下子便贴在木棍之上。

天弘棍随心动,汹汹难挡,一觉有物贴上棍身,立感心口如堵一物,突然向前翻滚,棍自背后打出,棍尖直点那大汉鼻端。那大汉戟向上挑,戟头的月牙刀忽将棍头叼住。

天弘一惊,连忙抽棍。那大汉顺水推舟,运戟又向他当胸刺来。天弘擎棍急架,不料那大汉戟向回拉,似蛟龙缩首云中,戟头月牙刀重重地划在天弘左臂。天弘痛急前扑,单手抡棍扫向那大汉足踝。那大汉哈哈一笑,退在丈外道:“我这‘连环变化之法’,讲究凡贴必叼,凡叼必钻,凡钻必拉。此是最简单的变化,你也招架不得么?”天弘心魔已起,低头见左臂血流如注,目中更射出异样的光芒,似乎怒不可遏,又好像兴奋无比,大吼一声,身子平平飞起,如陀螺般旋转不停,木棍随势搅动,恍恍惚惚地向那大汉打来。

那大汉只觉眼前有无数个棍头晃动,棍影愈晃愈大,竟成了一个径约数尺的大圆,仿佛迎面飞来一张大网,就要罩在自己身上,当即不加思索,抖戟刺入圆心。他这一刺十分奸巧,戟头刚入棍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