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闺事 >

第3章

闺事-第3章

小说: 闺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都知道,姒姐儿是好孩子,你爹也想你们。你好好吃药休息,回头娘让锦蓉给你做水晶山药糕吃。”说到丈夫,姜氏心底苦涩难当,她掩住情绪,起身带着孙嬷嬷出了门。
    姚姒望着姜氏的衣角消失在寒风中,脸上的神情亦是一片肃穆。
    母亲你不能倒下去!我们一定会度过难关,谋一条适合我们母女三人的生存之路来!
    姚老太爷姚定中,如今五十有五的年纪,许是平素注重保养,脸上没一丝苍老之色。他身材高大却精瘦,须发皆青,方形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给他儒雅的相貌平添了几许威严。
    姚老太爷听童儿报姜氏来见,便遣退了大老爷,让姜氏进了他的书房。
    姜氏来外院的次数历历可数,她目不斜视的领着张顺进去,给老太爷行了礼,便侧身立于姚老太爷下首五步开外,让她身旁的张顺把事情的经过事无巨细地重新向姚老太爷说了一遍,就垂手立在了一旁,等着老太爷询问。
    姚老太爷端起茶盅来静静地呷了一口,许久方重重的叹了一声。
    姜氏着了急,正要说话,却听姚老太爷做了声。
    “亲家老爷这是出大事儿了,政见不和闹得满朝风雨历来便有,亲家老爷这次急进了些,方才有此祸事呀!”姚老太爷极善看时事,不得不说他的话确有一些道理。
    “爹,这该如何是好啊?”姜氏急的喃喃道。
    姚老太爷瞥了眼面露焦色的三儿媳妇,这才问张顺:“亲家老爷在之前是否有交待过什么?可有给你们姑奶奶留下东西?”
    “回亲家老太爷的话,因事出突然,自我家老爷下狱后小的便没再见到姜家任何人,小的是自作主张方才奔姑奶奶这求救。”张顺神色如常的回道
    姚老太爷略沉思了会,平静的吩咐姜氏道:“老三媳妇先下去这件事太大,待老夫好好想想!”
    姜氏心里着急,老太爷的态度很是耐人寻闻。似乎想明哲保身!
    平素里老太爷做为姚家的掌家人,很有泰山奔于面而不改色。但姜氏嫁过来十几年,她很清楚老太爷的脾性,越是平静越是难为,也越是不敢为。姜家的事儿太大了,可是如今家里三个做官的爷们都官场顺遂,这些未尝不是借她姜家的势。姚姜两家是亲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不用她说,何况是精明的老太爷。
    姜氏心里七上八下,尽量不让自己往不好的方向去想。
    “老太爷,求您出面救救我姜家,媳妇在这给您磕头了!”姜氏说完,重重的给老太爷行了大礼,已然泪流满面。
    姚老太爷又叹了声,看着满面凄惶的姜氏,皱了眉语带不悦:“姜氏,要记住你是我姚家人,行事自当以我姚府一门为重。老三虽做到了广东一省的布政使,可到底是要避忌着。老二同进士出身,外放到如今才做到泉州同知。老五虽在京入了吏部,却也只是个小小的给事中。出了亲家的事,只怕他们三兄弟这次亦会受到牵连。老夫就算有心相帮,可到底人微言轻。”说完姚老太爷挥了挥袖子,让姜氏退下。
    姜氏并不笨,姚老太爷说了这么多,无非一个意思,这是要舍弃她姜家了。姜氏的心凉透了,反而越发的平静下来。
    “是媳妇无状,媳妇在这替我爹多谢您了!”姜氏的语调已然平和,擦了眼泪,领着张顺出了老太爷的书房。
    从秋鸿馆出来便是一片竹林,冷风吹得一片竹海瑟瑟作响,姜氏身形伶仃,跟在她身后的张顺皱紧了眉头,心里隐隐有了猜测,听姚老太爷这个话音,怕是姚家难以出手相帮,他的手按了按贴胸的一封密信,又慢慢的缩了回去。
    姜氏走后,老太爷独自在书房踱步良久,精瘦的脸上却并未见一丝焦慌之色。慢慢的他脸上充满着似搏弈之人因为布局得当终是赢了一手先机的自得。接着他在书房沉思片刻,又亲自磨墨挥笔写了三封信,叫了在书房外侍立的童儿,交待立即着人快马加鞭的送出去。待过了会,却让人叫了大管家张进福进来,他低声的吩咐几声,便挥手让他退下。
    姜氏前脚出了老太爷的秋鸿馆,后脚便有婆子悄悄的跑到蕰福堂报信。姚蒋氏身边的得力干将廖嬷嬷找了个时机,把姜氏去外院找老太爷的事立马向她回禀了。廖嬷嬷瞅了眼姚蒋氏的脸色,这才敢往下说:“那个小厮眼生的很,约摸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三太太这才愁容满面的回了芙蓉院。”
    “知道是什么事吗?”姚蒋氏连眼都没抬,依旧在打量手上那只祖母绿宝石戒指,好像多希罕这玩意似的。只有清楚姚蒋氏性子的人才明白,她这是心里不爽快。
    今儿是姚蒋氏的好日子,搁哪家的媳妇不是得在跟前凑趣?三太太这是仗着娘家得势而不把她这婆婆放在眼里。
    “胡婆子说屋子里原本大老爷在,大老爷都被老太爷支了出去。三太太走后,老太爷让人送了三封信出去,后来又叫了大管家进书房,其它的奴婢还没打听到,要不要胡婆子再打听去?”
    姚蒋氏若有所思,半响才道:“不用了,若真是出了什么天大的事,晚间咱们自是会知晓。”
    内外有别,有什么天大的事,老三媳妇不先跟她说,而要装病跑到外院去找老太爷,姜氏的性情她是了解的,看来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了。
    蕰福堂这边宾客满堂,是故大太太带着二太太是忙的是脚不点地,好不易女客是安顿好了,这才和二太太一道回了姚蒋氏待客的暖阁。
    暖阁里的太太奶奶们皆是与姚家相好的人家,陪客的是五太太。由于天气冷,大家也就陪着姚蒋氏在说话。
    待大太太与客人厮见一番后,这才到姚蒋氏的身边,亲自将三太太身子不舒服的事跟姚蒋氏说了。
    姚蒋氏依然如往常般的慈爱,连声问三太太是否要紧,要不要请大夫等。
    大太太脸上堆笑道:“还是娘最心疼儿媳们,三弟妹身子一向娇弱,许是累着了歇会子便好。今日是娘的好日子,便是有些不舒服,今儿也会沾了老太太寿星公的福气。晚些媳妇使人单独儿的送一桌席面过去,兴许明儿个呀,就好个齐全了。”
    大太太一向会说话,挑拨离间,落井下石,用得是炉火纯青且不着痕迹,奉承姚蒋氏的好话那叫一个熨贴。
    姚蒋氏果然被大太太的奉承逗笑了,直捶大太太。只是她脸上虽在笑,心里却在为三太太的娇气置气。
    廖嬷嬷哪会看不明白自己服侍多年的老主子的脾性,这人啊,是越老越要人捧着。这时她朝大太太瞥了眼,随后又抬眼看向别处。
    大太太收到廖嬷嬷的眼风,果然寻了个机会,出去找了她的陪房刘嬷嬷。刘嬷嬷悄声把三太太的行踪略说了说,大太太这才真心实意的笑了。叫刘嬷嬷晚点寻廖嬷嬷送了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过去。大太太这才又回到暖阁。
    姚蒋氏的暖阁里,还有她的娘家人在。蒋家也是书香门弟,姚蒋氏的弟媳妇蒋常氏接过话头来:“都说姐姐有福气,就连娶的儿媳妇们也是一顶一的好,哪像我们家这些都像烧胡了的卷子,见不得世面。姐姐得空儿还得教教我,好教我也享受回媳妇们的福气。”
    蒋常氏的话,奉承了姚蒋氏,未免叫自家几个媳妇听了心里直冒火。都说家丑不可外扬,这蒋常氏是不顾脸面在向出嫁的姑奶奶面前上眼药。
    姚蒋氏心里明白,对于娘家的糟心事只得睁只眼闭只眼。这个弟媳妇因是继室,又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她一向有些看不上。这脸上的笑意就淡了许多。
    二太太韦氏和五太太崔氏互使了个眼色,妯娌二人笑嘻嘻的,二太太韦氏拉了蒋常氏赞起了今儿的衣棠料子名贵,论起了彰州新开的那家“霓裳居”的料子齐全,她在泉州也是难以找到这样齐全的好的东西。
    二老爷任着泉州的同知,二太太才回彰州的老宅不久。蒋常氏最爱听人赞她眼光好,也就顺驴下坡重新说起了笑话。
    五太太崔氏刚自京城回来,她说话风趣,因此拉起了蒋大太太和着另几个蒋氏妯娌,谈起了京城的一些见闻,屋子里是笑语晏晏,一幅宾主尽欢的融恰。
    姚蒋氏的脸上,这才重新有了笑容,指着二太太和五太太笑骂,直说这两个猴儿。
    只有四太太卢氏安静的立在姚蒋氏下首,不时的给老太太递茶送水,时不时与人相谈几句。趁人不注意间,暗自遣了丫鬟去打听三太太的事儿。

☆、第4章 使绊子

芙蓉院这边,姚姒听到动静迎了出来,小小个人立在厚重的夹棉帘子下,朝姜氏微微笑着。
    姜氏上前紧紧搂住小女儿,仿佛这样才能给她一些力量支撑。
    仿佛是笃定姜氏在老太爷那里无果,姚姒轻轻的从姜氏怀里挣出来,“娘,我们给爹写信。”
    姜氏想到老太爷的无情,心里油煎似的,又想到与丈夫间这些年来的冷淡,心口一阵发苦,权衡再三终于叹了口气,道:“咱们写信给你爹,这个时候咱们也只有求你爹帮忙疏通了。”
    姜氏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姚姒给她磨墨,孙嬷嬷铺纸,姜氏执了笔略思片刻,抬笔一挥而就。孙嬷嬷将纸放在薰笼上烤干后,问道:“太太看找谁去送信较好?”姜氏望了周嬷嬷半响,叹气道:“我看还是让你家的小儿子亲自去,悄悄的去广州府送信,我还有几句话吩咐。”
    孙嬷嬷俯耳去听,姜氏低低的说了话,孙嬷嬷连连点头,这才转身出去办事。
    孙嬷嬷一家子是姜氏的陪房,姜氏素来倚仗她。孙嬷嬷有三子,小儿子林青山聪明上进,是块读书的好料子,是以姜氏把她小儿子的身契放了出去。这个时候如果姚姒没有记错的话,林青山现在正在城外的慈山书院读书。林青山是生面孔,这样也算是避老太爷的耳目。
    自始至终姚姒都在旁边看着。姜氏如今并非像上一世那样被禁在内院,丫鬟婆子也不能出去,所以她还能作些安排。只是姜家的事,不是求这对善于趋利避害的父子俩就能转寰的。
    对于姜阁老此次之祸事,姚姒前世便想了许久,前因后果自然也是相当的清楚,此刻倒隐约有些猜测。
    如今离过年只剩二十来日,为免夜长梦多,王首辅一系一定会选在年前将这案子结了。今上登位已有十八载,这些年内忧外患朝上不安稳,这位性情温和的帝王越发的焦头烂额了,以至于越来越多疑心。姜阁老是皇帝一手提拨的人,如今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就算有心想保下却也气恼,抄家灭族都算轻的。想来上一世姜阁老自尽后,皇帝将姜家一门发配至琼州岛,未必不是从轻发落姜家。
    这也许是姜阁老自知变革失败而遭污陷后,为保姜氏一门而做的牺牲。
    姚姒想清楚这一点后,心中不由得闷闷的疼,无能为力这句话,她两世都深有体会。
    上一世姚姒一在病着,姜氏被禁在芙蓉院,她既忧心女儿的病,又担心娘家的事,芙蓉院就如坐孤城般无人问津。姜阁老自尽,姜家流放琼州岛的消息还是四太太卢氏在年后偷偷使人告诉姜氏,姜氏当时听完就吐了口血,却无能为力替娘家做些什么。
    可是至少现在不一样了。
    她之所以让姜氏去求老太爷,为的是让姜氏占着先机,不让自身陷于姚府。姚老太爷在彰州一向是以大善人自居,姚家每年施粥米粮不知几凡。若是苛刻娘家出事的媳妇,那姚家这几十年来好不易攒起来的好名声,可就要被人质疑了。过些日子彰州的上流圈子里可能泰半都知道姜阁老倒台的消息,老太爷为了姚家声誉,是不会在明面上为难姜氏的,至于暗地里有什么动作,只能兵来将挡了。
    至于她怂恿姜氏给姚三老爷写信求助,这却是她的私心。
    如果他还有点良心,就应该会想到他的妻女必定会在老宅受到欺压排挤,甚至他的妻子还会因此而送命。
    只是如果,三老爷放之任之,对姜氏和女儿不闻不问,她姚姒也就真的死了心。这一世,再也不必奢求那所谓的父女情。
    若她这一世保不住姜氏,那她不介意让整个姚家赔葬。
    芙蓉院里主仆一阵忙活,刚到饭点,果然大太太使人送了一桌席面来。
    姚姒望着送席面的连嫂子带着十来个丫头婆子,一路招摇的大动静,她微微蹙起眉。
    姜氏心情不好没甚胃口,见是连嫂子,忙客气了一番,又让孙嬷嬷打赏。
    连嫂子是廖嬷嬷家二儿子水生的媳妇,在厨房领了份采买薪炭的差事,算是老太太的人,为人最是嘴碎。
    姚姒待人走后,状似天真道:“大伯母真有心!光是提食盒的丫头都有七八个,这么忙还记得给咱们特地送来一桌席面。
    姜氏哪里不知道女儿这个话里头的意思,心里也不禁为女儿的早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